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歷史故事:縣尹盧琦威惠行於永春境外

選編:元風

資治通鑑。(小玉/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

至正十三年,泉州發生大饑荒,餓死的人到處都是。還能走路的,都扶老攜幼,到永春縣討飯吃,永春縣尹盧琦命令領他們分別到佛寺及富有人家,由他們提供食物,得以存活的不計其數。

當初,盧琦任永春縣尹,剛到任,縣內發生暴雨山崩,屋舍倒塌,受災戶有數千人,他立即進行賑濟飢民,禁止橫徵暴斂,平均賦役,削減計口分攤鹽一百餘引,免除無對象可徵收的包銀和鐵專賣稅。很快訴訟平息,百姓安定,於是就興建學校,延請教師,教育縣中子弟。

附近的仙遊縣盜賊起事,盧琦當時正好在該境內,盜賊遠遠看見,迎上來跪拜說:「這是永春的長官呀。有這樣的長官百姓多幸福啊!我們縣的長官殘暴兇狠,逼得我們走上這條路。」盧琦便停下馬來告訴他們什麼是禍什麼是福的道理,眾賊都放下武器,請求抓住他們的首領,以表示自己改過自新。盧琦答應他們,首領來到,就抓起來送到元帥府。從此以後他的威名和恩惠在縣境之外流傳,因此泉州百姓都來永春討食物吃。

【原文】

泉州大飢,死者相枕籍,其能行者,皆老幼扶攜,就食永春,永春尹盧琦命分詣浮屠及大家使食之,所存活不可勝計。

先是琦任永春,初下車,即賑饑饉,止橫斂,均賦役,減口鹽一百餘引,蠲包銀、榷鐵之無征者。已而訟息民安,乃新學宮,延師儒,課子弟。

鄰邑仙遊盜發,琦適在彼境,盜遙見之,迎拜曰:「此永春大夫也。為大夫百姓者何幸甚!吾邑長乃以暴毒驅我,故至此耳。」琦因立馬諭以禍福,眾皆投刃槊,請縛其酋以自新,琦許之,酋至,械送元帥府。自是威惠行於境外,故泉民皆來就食。

(出自《續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一卷》)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當時在職官員居住在官府,下任後則遷回私宅,如原無私宅,就靠宦囊來購置。孫謙不僅在職時不受餉遺,去任後仍一毫不取,當然無錢購宅,故在另有任命前,只好暫時借住於官府的空車廄中了。
  • 鄧太后很重視皇室的文化教育,她招聘道德學問都很好的儒生作博士,教授宗室子弟和青年侍衛。鄧太后認為,要想使皇室和外戚的子弟不招來災禍,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讀書,懂得作人的道理。
  • 黃憲的精神風采,影響了大批士大夫文人,一代又一代,互相學習,造成高雅超脫的人格。在污濁的社會裡,的確是一股清風,把優良的道德傳統保存下來了。
  • 漢桓帝便派畫工趕到姜肱的家裡,摹畫三兄弟的圖像,準備向社會傳揚,作為士民的楷模。姜肱一再推辭,實在擺不脫身,就用被子把臉捂住,說有些頭疼眼花,身體支持不住,也見不得風。這樣才把畫工支使開。
  • 仇香搖搖頭,沉靜地說:「我一向覺得老鷹不如鳳凰好。老鷹很兇猛,鳳凰很文靜,但人們都喜歡鳳凰呀!因此,我不願學老鷹。」
  • 諸葛亮這一「自貶責己」的舉動,絲毫沒有降低他的威信,反而使得廣大蜀軍將士更加認識到主帥身上的優良品格,更加堅定不移地追隨他英勇征戰,建立功勳。
  • 作為良將不但要有將能、 將才,精於謀略,善於戰法,勇猛善戰;同時還必須具備有良好的將德修養,勝而不驕,謙退不伐(不自誇),不矜其功,克成其名。
  • 少年吉翂的父親是原鄉縣的縣令,為人正直,作風廉潔,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可也得罪了地方上的豪強大族。因此受到小人的陷害,被抓到建康城監獄裡,又被糊里糊塗地判處死刑。
  • 漢景帝時,太子太傅石奮年薪是二千石(讀擔,量詞)小米。他有四個兒子,都是二千石的官,父子五人,合計俸祿一萬石,這種情況是空前的。景帝向他家表示祝賀,特地送給石奮一塊匾,匾上寫著「萬石君」。
  • 陶侃,字士行,中國東晉時期名士,江州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省都昌縣)人。他是當時朝廷傑出的人物,很有個性。公元315年,他從荊州被貶調到廣州當刺史,因爲公務少,他除了讀書,每天早晨都會從書房裡搬一百塊土磚到院子裡去,傍晚又將土磚搬回書房,無論嚴寒酷暑,終年不斷。同僚們都覺得很奇怪,問他這有什麼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