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糧食第一‧麥田的管理
麥田的耕地、翻土與稻田相同,播種以後稻田要勤於拔草、鋤根,而麥田只要除草就行。
由於北方土質疏鬆容易打碎,種麥的方法、耕田用的農具與種稻也有差別。北方種麥是耕和種同時進行。北方趕牛翻土不用犁,而是用在一根橫木上插上兩個並排的鐵尖,北方把它叫做耩。在耩的中間放一個小斗,把麥種放在裡面,在木斗底鑽一些梅花眼。當牛走動時,小斗跟著擺動,麥種就從眼中撒到田地。想要種的密又多,那就把牛趕得走快一點,麥種撒的就多,相反,牛走得慢,撒的麥種就少而稀。
撒完麥種,用驢拉兩個小石磙,把麥種壓入土裡。必須要壓得緊,麥種才可以成活。南方與北方不同,南方麥田需要多次耕、耙後,再用草木灰拌種,用手播種,然後用腳把土壓緊。
播種以後要經常鋤草,鋤草時可以用寬大面的鋤。麥苗出來後,還要繼續鋤草,有的農夫會鋤三、四遍雜草。當雜草鋤完後,田地裡的肥分就都用來給麥種了。經常鋤草,就很容易將雜草鋤盡。在鋤草這方面,南方和北方是一樣的,都要勤於鋤草。
麥地不需要在播種後施肥,但要計劃好在播種前糞田。陝西洛水地區的農夫,害怕蟲子吃麥種,有的用砒霜來拌種,南方的農夫只用草木灰來拌種。在南方,有的農夫種麥不是為了收割小麥,而是為了肥田,當春天小麥、大麥長的青綠時,把它耕翻壓死,使它在土裡腐爛用來肥沃土地,秋天收稻穀時,產量會增加一倍。
麥收以後的田地可以用來種其它的農作物。從初夏到秋末可以根據地理情況,選中其它的農作物。南方有的農夫在大麥收割後,種晚熟粳稻。農夫們辛勤的勞動會得到相應的報償。
蕎麥在南方要等收割完稻米後、北方要等到收割完豆、稷後才可以播種。蕎麥的特性是吸收比較多的肥料,會使土壤變瘦。但是如果計算一下種蕎麥的收入,相當於一半多收穫穀物的收入,對於勤快的農夫來說,再施一些肥料便可以使土壤變肥。
原文:
《天工開物》——麥工
凡麥與稻初耕墾則同,播種以後則耘耔諸勤苦皆屬稻,麥惟施耨而已。凡北方厥土墳壚易解釋者,種麥之法耕具差異,耕即兼種。其服牛起者,耒不用耕,並列兩鐵於橫林之上,其具方語曰鏹。鏹中間盛一小斗,貯麥種於內,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援,種子即從眼中撒不。欲密而多,則鞭牛疾走,子撒必多;欲稀而少,則緩其牛,撒種即少。既播種後,用驢駕兩小石團,壓土埋麥。凡麥種緊壓方生。南地不與北同者,多耕多耙之後,然後以灰拌種,手指拈而種之。種過之後,隨以腳跟壓土使緊,以代北方驢石也。耕種之後,勤誶耨。凡耨草用闊面大鋪,麥苗生後,耨不厭勤,有三過四過者。餘草生機盡誅鋤下,則竟畝精華盡聚嘉實矣。功勤易耨,南與北同也。凡糞麥田,既種以後,糞無可施,為什麼在先也。陝、洛之間憂蟲蝕者,或以砒霜拌種子,南方所用惟炊燼也俗名地灰。南方稻田有種肥田麥者,不糞麥實。當春小麥、大麥青春之時,耕殺田中,蒸罨土性,秋收稻穀必加倍也。
凡麥收空隙,可再種他物。自初夏至季秋,時日亦半截,擇土宜而為之,惟人所取也。南方大麥有既刈之後乃種遲生粳稻者。勤農作苦,明賜封鎖不及也。凡蕎麥,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後種。其性稍吸肥腴,能使土瘦。然計其獲入,業償半穀有餘。勤農之家何防再糞也。#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