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經濟

二季度開始 大陸企業債進入違約高發期

近兩年每進入第二季度,大陸企業債券違約高發期來臨。(大紀元合成)

【大紀元2017年04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進入第二季度,大陸企業的債券違約高發期來臨,這是近兩年大陸債券市場的規律。

四大原因造成二季度企業違約高發

據華爾街見聞4月12日報導,近兩年來,每入第二季度,大陸的債券市場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盒子,違約進入了高發期。

報導表示,在4月之前已經有企業違約。東北特鋼10起違約,大連機床和中國城建則分別有7隻和6隻債券陷入違約。另據光大證券分析師張旭統計,2016年年初至2017年3月,公募債市場共有28個發行主體出現實質性違約,涉及65隻債券。但這些信息沒有包括出現違約徵兆的企業:如評級連續下調,公司業績虧損,延遲披露財報,公司出現治理狀況等。

之所以二季度以後企業進入違約高峰,首先是因為,4月份開始進入了償債高峰,債券紛紛到期需要償還。華創證券研報中指出,去年底債市暴跌直接導致了信用一級發行受阻,1月~2月到期規模不大,但3月~5月債券到期規模明顯增加。

其次,4月份是財政繳款月,財政存款需要上繳,如果央行對沖不及時,市場資金面會面臨短缺壓力

再有,中共貨幣政策轉為緊縮也對企業債務造成壓力。中誠信董事長閆衍表示,近期市場利率抬升導致債券收益率上升,儘管初衷是金融去槓桿,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大幅度上升,這也加劇了實體經濟的債務壓力和風險。

另外,海外評論人士文小剛認為,企業違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陸經濟不佳,市場需求不振,一些企業經營乏力,利潤下滑。很多企業都是借新債還舊債,但是因為大陸對發債監管趨嚴,今年以來推遲或取消發行的債券數量共計100隻,超過2014年和2015年同期總和的1.5倍。所以,企業資金鏈吃緊,容易發生違約。

一名上海券商高管認為,信用風險會上升。風險可能集中到槓桿過高的一些中下游民企和企業間金融業務比較發達的領域,東北、山東、雲貴、內蒙,廣西等區域企業風險較大。

聯合資信研究總監聶逆認為,煤炭、鋼鐵、化工和建築業中,很多企業收入和利潤下降,長期靠舉債來維持的經營狀況或將到達臨界點。

債市走向悲觀 政府融資信評也遭下調

大陸海通證券姜超根據對債券研究員和投資經理投放問卷調查後發現,有58%的受訪者認為今年「信用事件小幅增加」,有30%的受訪者認為「信用事件會大幅增加」,認為信用風險降低的僅為10%。買方與賣方均對市場走向略顯悲觀。

不僅僅是大陸企業,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信用評級也被國際評級機構下調。

標準普爾4月6日發布報告將江蘇新海連發展集團長期信用評級從BB+下調至BB,將其全資境外子公司香港致遠集團評級從BB下調至BB-。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家被下調信用評級的中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標普此舉顯示中共地方政府債務已到了拉警報地步。

國際投行摩根大通駐香港私人銀行業務執行董事Anne Zhang預計,在標普首次下調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信評後,中國可能有更多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信評被下調。

有外媒今年曾經發表評論認為,中國龐大的債務使它的經濟增長難以為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統計,2015年大陸上市公司「在險債務」占債務總額的14.1%,據此推算大陸商業銀行的企業貸款中,潛在風險貸款比例為15.5%,規模達8.2萬億元人民幣。

香港學者李家濤去年11月撰文分析,大陸如今企業債務風險沉重的原因,在於中共過去30多年的經濟發展模式中,資本配置管理上的市場作用疲弱、政府一直實行金融抑制政策,扭曲相對資本的價格,並為其偏好的部門(主要是國有企業)提供資本。

2017年中國債市存四大不利因素

英國《金融時報》2016年12月撰文分析了影響2017年中國債市的四大不利因素。

首先,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中共今年將防風險、特別是防範金融風險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貨幣政策描述為偏緊。如果今年貨幣政策和流動性呈現中性略偏緊,對債市而言是最大的不利因素。

其次,去年12月美聯儲宣布加息,對中國債市收益率產生了巨大影響。加息後首個工作日,10年期國債期貨和5年期國債期貨更是一度創紀錄跌停。

再有,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央行將銀行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這將對理財規模的增量產生限制,將減少銀行對債券投資的需求,從增量需求層面對債市帶來不利影響。

另外,中國債券市場的高槓桿使市場非常脆弱。資本外流預期對大陸流動性產生衝擊,大陸高槓桿投資的金融機構流動性難以維繫,只能通過賣債、降槓桿的緊急操作補充流動性,造成債券市場大跌,資金成本上升,繼而又觸發了很多代持機構的止損線,於是要求終止代持,拋售代持債券,從而導致債市進一步暴跌。而央行為了債市去槓桿,貨幣政策可能呈現中性偏緊的態勢,這將利空債市。#

責任編輯: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