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人爆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或涉WTO原材料爭端
【大紀元2017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熙採訪報導)由中共昆明市政府籌設成立的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不到二年的時間便宣告倒閉,該投資項目涉案金額達430億元人民幣,受害民眾有22萬人之多。近日有受害人爆料,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或涉及WTO原材料爭端。
網名「過客」的泛亞投資受害人,在經過二年多的調研之後寫了一篇報告《WTO中國原材料案進行中,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超過80%市值的貨物已涉及WTO原材料爭端》(原文://wto-fanya.blogspot.tw/),作者直指中共在泛交所事件上所犯下的導致國家資源和民眾財產雙重損失的嚴重錯誤。
文章中還提到,自2009至2016間,中國大陸接連三次被美國、歐盟向WTO起訴對原材料實施出口限制。前二次中國政府已全部敗訴,第三次還在訴訟中。
一系列WTO中國原材料案跟泛交所有怎樣的關聯?
作者寫道,泛交所開始資金受託的時間是在2011年11月(昆明公安稱是在2012年4月),這個時間基本上就是在2009~2012年原材料案結束和2012~2014年稀土案開始之際。2009~2012年原材料案發生之時,輿論就普遍認為稀土就是下一個目標,而且果然不出所料,接著就發生了稀土案。作者指出,在這麼敏感的時期,還敢長時間開採可用盡的自然資源,地方政府沒有這個膽,只能是國家的決策。
中國稀土產量占全球總儲量約三分之一。稀土資源是製作現代化高科技與綠能產品不可或缺的原料,也早被公認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從2006年開始,中國大陸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造成稀土價格一路攀升外,甚至是一物難求。2010年歐美日等國家向WTO提起申訴,指控大陸限制出口政策有利國內廠商,不利國外競爭對手。
該文說,中共領導層原先想通過設置出口關稅和出口配額,限制資源出口(有人把這種手段說成是掐住資源的咽喉),以促使擁有高技術的外企到中國直接投資,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同時帶來先進設備、技術和管理經驗,試圖以資源換技術。
然而,一旦其它WTO成員國向WTO起訴中國的相關出口限制措施,其結果必然導致資源大量外流,既然以資源換技術行不通,那麼就只能以資源換金錢,於是就想到對大量生產出來的礦產品進行收儲試點,最高領導層就為泛交所大開綠燈,並讓央視為其宣傳。
從那時起,中國大陸大量的可用盡的自然資源不斷被生產(開採)出來,進入泛交所的倉庫,直到泛交所資金鏈逐漸開始斷裂,這時已是2014年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把礦產品大量生產出來換取資金,又要資源不流失,這是違背客觀規律的,最終,泛交所模式破滅了。
泛交所的礦產品中「銦、銻、鎢」占了80%
而在泛交所的礦產品中,在WTO中國原材料案中,其中銦和銻在泛交所收盤時的總市值分別為267億元人民幣和15億元人民幣,稀土案所涉及的鎢(仲鎢酸銨)總市值為76億元人民幣,這三個品種的總市值合計為358億元人民幣,占了泛交所全部品種總市值的絕大部分,超過了80%。
很顯然,泛交所倉庫中的礦產品之所以能夠被大量生產出來,並最終導致這些礦產品的大量外流,是由於中共領導層在資源政策上犯了錯誤。這又意味著,中共既不對保護國家資源承擔責任也不對保護老百姓的財產承擔責任。
泛交所債權人們的災難 歸因資源政策的錯誤
網路金融騙了中國老百姓數百億人民幣的資金,這些都是民眾的血汗錢,因此,廣大的泛亞受害人要求中央政府必須擔責賠償。
投資受害人姜女士告訴大紀元記者,「為了泛亞的事都病了,就是共產黨玩的圈套,把老百姓的錢都騙走了。」「當初銀行說這是受託業務,把資金投向泛亞,每天利息8%,現在政府又把我們當作盜賣金屬,說我們自己願意被騙的。你說這是甚麼政府!」
投資受害人汪先生表示,「泛交所在成立當初講的東西都是有憑有據的,獲得大家信任的,但在後期操作中出現了問題,都沒有給這些儲戶說明,都是全盤在否認這些事情,這就是一種詐騙行為,現在我們心裡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痛苦。」
投資受害人丁先生也表示,當時宣傳是說隨進隨存,隨時要用錢都可以提取,所以大家都把家裡所有積蓄放進去,沒有留必要的生活費。結果突然就都凍結了,有很多人因此失去生活來源了。
他還說,「一開始我們報到公安局,公安說這是合法的,過二天就好了,現在又成了非法了,把我們受害人當成了參與,你參與了非法的商業行為,不是受害人。法院判這案子,他說你是參與人不是受害人,這案子判得公不公與你們沒有關係。」
泛亞事件回顧
2010年11月,中共昆明市政府開始籌備泛亞成立事項,推進成立的領導小組中,除單九良外,其他全是政府要員。泛亞後來又從金屬交易切入互聯網金融領域,被譽為「創新產業」的網路金融,由於缺乏金融監管,不到二年的時間全國幾十萬家金融借貸平臺在瞬間全部倒閉。而泛亞受害人也被定性為參與非法商業行為者,索賠無門。截至2016年8月,泛亞涉案金額430億元人民幣,受害民眾有22萬人。
責任編輯: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