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3月30日訊】感覺想念就要開口說。有調查發現,兒童青少年普遍不主動訴說想念,僅14%會主動聯繫想念的人。台灣專家說,孩童主動說愛、說想念,懂得分享心情,有助心理健康。
台灣董氏基金會與遠傳電信進行全國「兒童青少年聯繫與情緒相關現況調查」,以國小五年級至國中九年級為對象。調查發現,有4成以上兒童青少年心中都有想念、或覺得重要的人;但高達6成受訪者「超過一年以上」沒有跟想念的人聯繫。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今天表示,調查發現,僅14%受訪者會主動聯繫想念者,但這些會主動聯繫者,感受到的開心、幸福感比被動、等待別人聯絡者多。
調查也發現,有1/4兒童青少年「不知道/不清楚」想起對方的感受為何,顯示他們不太會分辨及表達感受。
葉雅馨表示,孩子沒有主動聯繫,理由可能是環境因素(換學校/班級)、課業壓力重、溝通工具受限或個性影響。但孩子如果懂得主動聯繫,他們對情感表達比較清楚,願意講、分享,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較好。
如果很少主動聯絡別人、處在被動型態,葉雅馨說,這類型的孩子可能對周遭事物比較無感,或不敢表達,害怕回答的答案不是大人想聽的,「就乾脆不要有動作,以免被拒絕」,家人、師長的鼓勵就很重要,鼓勵孩子表達情感,並且尊重他們的聲音。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表示,孩子跟他人聯繫是建立跟社會的連結,在生命經驗中很重要,「不會覺得自己是孤單的」。如果都要等別人互動,不能掌握自主權,主動經營人際關係會比較開心。
葉雅馨建議,將聯繫化為「行動」是最重要的,師長可以身作則,當想念或想對孩子說的話,可主動向孩子展現;且鼓勵從節慶佳節問候做起, 或無論心情好壞,都可和對方分享心情,這就是一種聯繫。
董氏基金會將於17所學校舉辦情緒教育體驗實作及營隊,邀請專業醫師或心理師深入校園教導兒童青少年學習如何將心裡的愛、感謝等用行動表現,能不猶豫、真實地表達或說出來,民眾想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可上華文心理健康網。(//www.etm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