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斯移民故事】昔日越南難民講述成功之路
【大紀元2017年03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達澳洲珀斯編譯報導)嚐過險惡的海上逃難和初到異鄉的孤苦無援,一名曾經一無所有的越南難民,如今在西澳擁有四家生意。
據澳廣網報導,黎海恩(音譯,Hien Le)55歲,1982年,她把所有的行李打包,裝在一隻6米長的漁船裡,和丈夫以及另外12個人在海上漂蕩了6天6夜,逃離了戰後共產主義的越南,到達菲律賓,最後轉抵澳洲。「我不想再多提(海上逃難的經過),那是很悲傷的經歷。但是,我現在很愉快,正是那個逃離帶來了我如今的生活。」她說。
窘迫的第一晚
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西澳南部的港口城市班伯利(Bunbury),黎海恩在自己開的麵包房為客人端上咖啡。
談到當年來到珀斯的第一晚,黎說非常窘迫。那是個冬天,因為無人接應,他們不得不在一間公廁的地上過夜,等待天亮後難民辦公室開門。那一晚,他們凍得不得了,而且在公廁裡「聽到有人進來,你得屏住呼吸,生怕嚇著人家」。「我來時,什麼都沒有,只有兩件衣服。之前也沒人告訴我這裡(珀斯)冬天有多冷,我總是哭。」
看肥皂劇學英語
因為不會說英語,當年在珀斯,一名巴士司機拒絕為她停車,她不得不抱著嬰兒在攝氏43度的毒日下汗流浹背地走了幾公里路。「當時我淚水漣漣,對著一個月大的兒子說,我對你和上帝發誓,從現在起,我只為家人哭。」她回憶道。
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黎用自己的「土」辦法學英語。「下午兩點,兒子睡著了,我坐下來,拿著一本字典看肥皂劇」,「我聽到單詞,按著讀音把它寫下來,然後查字典核對」,「我對自己說我必須得學習⋯⋯不會英文就無法工作」。
成功後回報社區
因為大兒子病重需要換個環境,黎決定搬出她在珀斯的棚屋——那個她曾經叫做家的地方,遷來了班伯利。「原打算小住兩年,沒想到一住就是24年。」她說,「在我的家庭裡,我總是扮演火車頭的角色。我必須堅強,知道要做什麼,帶著全家奔向那個目標。」
現在英文流利的黎在班伯利有四間自己的生意,包括麵包房、餐館等,當年不愉快的經歷反而成為她今日成功的基石。除了打理自己的生意外,黎花許多時間幫助在澳洲定居的越南女孩。「我忘不了自己剛來時的窘境,孤困無援。」她說。
因為樂於助人,黎在越南社區很有名。西澳越南社區領袖Anh Nguyen說:「她幫助人們不求任何回報 ——這是人最好的品格,這也是人們都喜愛她的原因,她有一顆非常善良的心。」
「只要我能幫的我就幫——這讓我感覺好一些。」黎說。
責任編輯: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