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起落時
往往攝影好手在海邊等待的是一波波湧向岸邊的美麗浪花,一望無際的的藍色海面不是主角,在海水升起落下的瞬間,張揚的浪花才是按下快門的關鍵點,於是為了捕捉一波波動人的水花是值得一再等候與嘗試。
也因此一位同學說:「人生不求長度,但求精彩。」他痀僂的身軀,蒼白的頭髮跟實際年齡如此不符,正訴說著不平與滄桑吧!經歷了商場的起伏,從輝煌到落魄,然後東山再起,……他最有資格說人生。其實,從小他就表現得很不一樣,就算如此,他也得和每位童年玩伴一起用不同的故事妝點紅塵;一如岸邊許多大小不一的石頭陪伴著潮水的起落、日月的輪替。
多年的睽違,故鄉花蓮改變得這麼多,讓我只能像遊客一樣,重新聽海濱迴瀾、看有情山脈,非得要雙腳走在步道上才能從記憶裡抓回點滴的感覺,在熟悉的七星潭沙灘石頭裡翻找往事如煙。
計程車司機會跟你細細說這些年的變化,這裡開了多少新路,那裡拆除了多少老舊建築物……而不變的始終是那份人情的樸實與親切,就像登山步道入口處貼心的放置了許多竹棍樹枝方便旅人使用,總會讓人會心一笑。
花蓮的步調是緩慢的,是養老最好的選擇。漂泊流浪台灣的許多角落後,我會回到這個懷念的地方終老嗎?人生無常,誰又能預知?就像有人被孩子老婆安在花蓮、有人為了家族企業回到故土,回來花蓮需要理由嗎?更需要的是緣分吧!
問起對建蘇花高速公路的意見,大部分同學居然是贊同的,為了發展觀光謀生計,為了返鄉便利不延宕,環保問題被丟得遠遠的。資源不足的東部到底還是保守的,藝文人口的有限,知名藝術團不到東部表演、運輸成本的考量許多工廠不設在東部、觀光飯店大量的興建又迅速沉寂,……當一切都寫著無奈,然後就可以啟動政治議題開罵,台灣特有的政治風氣並不遺漏花蓮這塊土地。
跟不同的人一起旅行會有不同的體驗,普悠瑪列車上兒子攤開書本,開啟頭上的小燈閱讀,這貼心的設計讓人感覺很窩心;他看起推理小說,遞給我一本寫得很有趣的微積分。其實在高速晃動的列車上並不適合閱讀,快到站時他說長時間的待在冷氣空間讓眼睛乾澀,我倒是很想告訴他這是長時間閱讀造成的不適。
回程時兒子談起地層板塊的移動推擠形成了海岸山脈,讓我重新以新的視野看待兩側風景;可以想見大自然的變動軌跡和時間發展的長遠,也許是幾萬年才移動幾公分,然後慢慢形成一座山丘。
相較之下,人的一生就顯得如此渺小與微不足道。火車快速奔馳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間,任兩岸的田野與林木同行。在歲月洗禮下,樹木在颱風過後從不記恨風雨的肆虐、不羡慕日月的光明,也不會與山水有恩怨,只是單一的做著修復與再成長的工作;與大自然的風雨雷電相比,我們卻被一個「我」字困得形體消瘦,寢食難安。離開寧靜的花蓮後又將投向忙碌生活,這趟旅行就成了一次高能量的充電。
正如和風的提醒,旅行可以讓我們放大生命的極限,邂逅另一個自己!在迷失自我之後再找到回家的路;生命就是一趟長途的旅行,不同的時空與景色教會我們不同的哲理,這樣的元素可以幫助圓滿自己的修行。@#
責任編輯:方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