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頸椎痛腰背痛?先遠離這些口服止痛藥

卧床休息、拍片子也無益 怎樣預防和干預才有效?

文/馬努埃拉‧費雷拉和古斯塔沃‧馬查多 陳潔雲 譯

絕大多數人都會有肩頸疼痛或腰背疼痛的經驗,研究表明,口服止痛藥不但效果差,且其副作用應力加避免。(Africa Studio/Shutterstock)

人氣: 6353
【字號】    
   標籤: tags:

你的脊椎怎麼樣?對絕大多數人(約85%)來說,一生中至少都會有一次頸背或腰部疼痛的經驗。

但腰背疼治療起來似乎非常困難。2015年的一項研究已顯示,對乙醯氨基酚(即撲熱息痛)對腰痛無效,而我們的最新研究更顯示,吃布洛芬(如諾洛芬)和雙氯芬酸(即扶他林)等非甾體抗炎藥(NSAID,又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不僅療效甚微,副作用風險還很高。

遠離口服止痛藥

我們還發現,與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相比,服用NSAID類抗炎止痛藥的人出現噁心嘔吐、胃潰瘍或出血的可能性高出一倍以上。 (TheDigitalWay/Pexels)

有慢性背痛的人,保健醫生通常會讓他們吃止痛藥物以減輕疼痛。

英國國家健康與護理卓越研究所(The UK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簡稱NICE)2017年新發布的指南,不再將撲熱息痛作為可獨立治療背痛的藥物加以推薦。在英國,非甾體抗炎藥是背痛的首選鎮痛藥,阿片類(又稱鴉片類)藥物排在次席。

然而,我們上週發表的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糖丸)相比,諾洛芬(Nurofen)和扶他林(Voltaren)等非甾體抗炎藥只能稍微緩解背部疼痛。用此類藥治療的患者中,只有1/6人的疼痛顯著減輕。

「該研究提出一個問題,即NSAID的益處是否抵得上其副作用風險。」

我們還發現,與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相比,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的人出現噁心嘔吐、胃潰瘍或出血的機率高出一倍以上。

該研究提出一個問題,即非甾體抗炎藥的益處是否抵得上其副作用風險。

研究中,我們綜合回顧了對患各類脊椎疼痛的6,065人的35項研究,這些痛症包括下背部疼痛、頸部疼痛、坐骨神經痛(延伸到腿部疼痛,伴有針扎、麻木或無力感)。

背痛時不應吃的阿片類藥物還包括羥考酮(別名奥施康定、羟氢可待因酮、氢考酮等),因其產生嚴重副作用的機率很高,也很容易被誤用、過量服用或產生依賴。在澳大利亞,約1/5因背痛看家庭醫生的患者會拿到阿片類止痛藥,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對背痛患者而言,其藥效甚微。

以下治療和活動的效用也缺乏有力證據:

臥床休息對背痛無甚幫助,甚至可能會減緩恢復。不過,在背痛發作的最初幾天也應避免重體力勞動。

不建議採用的治療方法還包括:超聲治療、電神經模擬、戴矯正胸衣或足矯正器,因為其效用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持。

即便你不知道背痛的原因,拍X光片以及核磁共振成像(MRI)也提供不了有意義的信息,於治療也無補。

救命!我腰背疼痛!

背痛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就美國而言,因背痛請假誤工造成的年經濟損失為1,000億美元。

那麼,如果最常用的藥物和干預措施都沒用,背痛時人們應該如何做?

人們一旦犯腰背痛,醫生應該對他們「量體裁衣」,來幫助他們進行自我管理。(Syda Productions/Shutterstock)

首先,需要更加強調背痛的預防。我們知道,教育和鍛煉計劃可大大降低新發生背痛的風險。此外,我們也知道觸發背痛的一些因素,如負重體力活、彆扭的姿態,以及活動期間過於疲勞等。

第二,一旦人們背痛發作,醫生應該對他們「量體裁衣」,來幫助他們進行自我管理。患者應知道背部疼痛是良性的:多數人腰背部都會有些疼痛,只有極少數情況有更嚴重的原因(如癌症和骨折)。提醒人們適度做運動也至關重要,這包括健步或避免久坐。

此外,罹患頸椎或腰背部疼痛的人應該考慮接受理療,並參加鍛煉計劃。有效的鍛鍊包括有氧運動、力量運動、拉伸、普拉提、瑜伽等等。這些干預措施對緩解腰背疼痛症狀的效果雖然有限,但已獲證明,且副作用很小或者全無。

對於長期頸背痛的人來說,在「強力」止痛藥(如阿片類藥物)外尋求解方,是對治疼痛的一部分。不同臨床背景的從業者可提供相關治療,有的不僅針對身體問題施治,也就社會心理因素(如抑鬱、壓力和焦慮)進行干預。

背痛有許多原因和表現,「快速解方」不是患者追求的。雖然我們都希望背痛能用止痛藥解決,但研究證據卻讓我們去往其它方向:

控制體重,健康飲食,有規律地鍛煉,減少壓力和焦慮,這些調整不僅僅是對我们的腰背有益處,也會從總體上改善身心健康。

作者簡介

古斯塔沃‧馬查多(Gustavo Machado)是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研究員,馬努埃拉‧費雷拉(Manuela L Ferreira)為悉尼大學醫學副教授,兼任悉尼醫學基金會研究員、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本文原載「對話」()網站。

責任編輯:茉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