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家的回憶(5):天性

作者:杜若
font print 人氣: 173
【字號】    
   標籤: tags: , , ,

人的天性應該是什麼樣的?或許問題很抽象。

小時候在農村,有一年家裏孵化出很多的小雞。黃黃的小雞,小弟看了特別喜歡。一天,他就捧了一隻小雞在手裏,一面看著,一面自言自語地說:「小雞,小雞,不要長大。長大了就要被殺了。」

父親在旁邊聽見了,就覺得很奇怪。平常誰也沒有教給他這樣的話,一個四五歲的小孩,他是怎麼知道的呢?從小就知道不殺生。

家裏每到打牙祭時,父母晚上就去雞圈扣下一隻雞,以待明日備用。小弟弟總會偷偷地溜出去把它們悄悄地放了。母親發現後狠狠地打他,他哭著喊著說:「讓它活吧,讓它活吧。」又去掀開扣下的雞。

爺爺生病臥床期間,一天父母有事急著外出,但是幾個叔伯都不在身邊,沒有人可以照顧爺爺。父親就對著四五歲的小弟說:「一會兒,要是爺爺渴了,你就倒水給爺爺喝。」小弟弟很認真的點點頭。

待父母出門後,小弟就搬來小板凳,放到院子裏的水缸旁邊,他踩著小板凳伸手去舀水。舀到半瓢水,就往裏面倒奶粉,母親經常餵他奶粉,他就覺的奶粉是最好的。用筷子攪的差不多了,也不知道爺爺有沒有問話,他就開始給爺爺灌奶粉,還說:「爺爺,奶粉很好喝,你多喝點。」

平日裏,小弟經常看到父母、叔伯餵爺爺,他也學著餵爺爺。爺爺躺在床上動不了,張嘴也很吃力。小弟弟使足了勁兒,給爺爺餵奶粉。就這麼抹了爺爺一臉,還把奶粉撒的到處都是。

父親回來後,看著爺爺臉上的奶粉很心酸,覺的自己真是幹了一件大錯事。以後,他再晝夜侍奉爺爺,不敢輕易離開。

爺爺去世後,我們舉家遷到礦區經營診所,開診所的那段時間,老媽在將拆遷的破屋裏,養了一些鴨子。一日,老媽做的麵條,鹽加得實在太多,麵條鹹得難以下嚥,只好餵給鴨子。不料,有的鴨子當晚就給鹹死了。次日,老媽就給我們做了一鍋的鴨肉。那個時候,小弟也就是六七歲的樣子,就看他坐在小板凳上,看著碗中的鴨肉,傷心地哭著,說什麼也不吃。

看古書常常有句話叫「天性使然」。現在回憶起來,感慨良多。當時只有六七歲的小弟弟,他表現出的天性,這與生俱來的善良本性,不是父母教育他的,也不是在書本上學到的,也不是哪位老師教育的。

天性很簡單,他不需要成人公式化的教育,也不需要多麼大的道理去說教,他就是與生俱來的天真,就是喜歡模仿大人,喜歡活蹦亂跳的,喜歡蹦蹦跳跳的小動物和他一起玩耍。或許在他的眼中,能動的,就是好的,能跳的,就是朋友。在他幼小的心裏,擁有這些足矣足矣!@#

責任編輯:方遠

點閱家的回憶】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一談到「神」、「上帝」,很多人會聯想到西方基督教等宗教中各自強調的唯一的「神」(God)的概念。其實中華民族是最敬神、愛神的民族。歷史上,從創世的盤古,造人的女媧,飛昇的大道,得道的真仙,修出三界的羅漢,大慈大悲的菩薩,普度眾生的佛陀,乃至天地山川,聖賢英魂,茫茫神州大地,可謂萬物有靈。
  • 用得到的來寬慰自己,而不是用得不到的去煩惱自己,人就會開始變得幸福。人可以有追求,可以去奮鬥,卻不能去求那些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幸福就會隨之而來。得到是幸福,追求的過程也是幸福。
  • 丘處機為眾人講道之時,只見空中百鳥翔集,盤旋在真人的頭頂上,結成寶蓋形狀...
  • 浙江天臺山南麓國清寺是文化古寺,此寺始建於隋文帝時代,有許多唐代詩人都尋訪過。寺內有名聞大陸的古梅,人稱「隋梅」。人說「萬物有靈」,隋梅非常有靈性。1960年代,在中國大地陷入空前大災難的文化大革命動亂時,這株隋梅就寂寂然像死了一般,當然無花也無葉。
  • 研究顯示,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小時候透過正確的教育方式,延續這種善良天性,她就會成長為一個善良、富有同情心、責任心、孝順父母的人;而如果這種善良的天性在後天得不到很好的培養,那麼她的愛心就會逐漸消失,成長為一個缺乏責任感、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 顧聖嬰,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青年鋼琴家之一。在文革的風暴中,她和母親、弟弟一起,開煤氣自殺,以死抗爭。琴韻不再,此時無聲
  • 我們執著追求的「目標」,會不會如同年輕人追逐水中的金幣一樣?看似美好,其實是虛幻的!或許不是虛幻的,卻是不實的。
  • 我用我所知道的唯一的語言談論精神需求。因為共產主義要求我們向政府尋求「指示」或權威命令,所以我想要得到上帝祂自己的指示。我想獲得救贖。
  • 我們的心裡如果能夠保持這份靈明的自覺,能用感恩的心情去面對批評,自然就能轉用快樂的心情迎接每一次給我們自己成長、提升的機會。
  • 你把化來之物藏放在布袋中,你感到片刻的歡愉,那其實充滿了私慾和貪婪,時間久了,你的心就是死水一潭,裡面什麼也沒有,甚至發臭。而我把化來之物放在人間循環,在人心中散發芳香,那才是真正美好的緣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