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政評論

《和平民主100問》之十四:政治路線圖

【大紀元2017年12月19日訊】編者按:2015年7月9日,中共開始密集抓捕、傳喚全國各地的維權律師及其助理。王宇、王全璋、李和平、謝燕益、周世鋒、謝陽、隋牧青、李春富等一批知名律師被捕,有的至今下落不明。謝燕益在被非法監禁553天後,獲釋回家。他在監獄中遭遇了怎樣生與死的考驗?謝燕益親自寫下近20萬字的《709紀事與和平民主100問》,大紀元網站首發此書,將分兩大部分連載:其一為《709紀事》,其二為《和平民主100問》。

56. 和平民主政治路線圖?

答:立憲的過程簡單講就是協商、選舉與公投。一種前景是,反對派足夠強大,在堅持和平民主的原則下,強行組成臨時政府,起草憲法,進行全民公投通過憲法草案。根據憲法,選舉議員組成議會。另一種前景是,由舊的執政勢力開啟憲政改革重組政權之路,各政治勢力遵循和平民主的原則包容、克制、妥協攜手展開憲政改革工作。

無論由反對派開啟還是由舊勢力開啟抑或二者合作開啟,存在兩種可行的方案。如果不預先確定權威模式,一旦憲政變革開啟,各政治勢力博弈難免產生紛爭陷入僵局,將大大增加轉型成本和風險,因此預先確定權威模型,主導變革、定於一尊,實有必要!

其一,以議會為權威展開的轉型。其二,以憲法法院為權威展開的轉型。

以議會為權威展開的轉型顧名思義,就是議會有釋憲權。在轉型階段,最終的裁決權、決定權、釋憲權在於議會,議會一旦組成,即便這個議會只具有臨時性,全民也須尊重其權威。

凡違背其意志者即為違法,全民皆持此立場尊重議會權威。以憲法法院為權威展開的轉型,即在轉型階段,首先遴選出單數若干德高望重的憲法大法官,由其組成的憲法法院對一切爭端有最終的裁決權、決定權和釋法權。這起到社會契約里源程序的作用。

以上的步驟以回歸民國、以民國法統作為藍本作為降低成本防控風險的一種選擇。名稱回歸中華民國正統。第一方案,司法優先,建立民間憲政委員會或憲政法院(憲政裁決機構),如前所述,對憲政爭議進行裁決,主要由民間精英、崇尚憲政民主有崇高威望者擔當,第一屆憲法院大法官通過網絡公開投票,候選人由社會團體、若干公民如一萬名以上的公民聯名推選產生。這些人士一旦當選憲政法院大法官,則不得再參與和影響國會議員選舉、政府首腦選舉等政治活動,在和平民主轉型過程中嚴守中立。邀請國際大法官、聯合國、歐盟、美國、國際人權組織等政府、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國際聲譽良好的媒體擔任觀察員。

第二方案,各政黨、社團或達到若干如一萬名以上公民聯名推舉的各社會賢達若干人組成選舉委員會。選舉委員會按照民主的方式制定選舉規程,同時選舉委員會擔當部分臨時看守政府職責(可考慮多吸收舊政府有行政經驗者),選舉委員會任期至政府組成時終止,不得超過兩年。在憲法委員會(憲法法院)或選舉委員會的主持下舉行全國大選,同時選舉國會議員和國家元首、決定政府首腦。由當選的政府首腦擬定內閣名單會商國家元首後,經國會表決組成中央政府。而後,由國會議員起草憲法草案交付全民公決,達到投票率三分之二以上即通過。國會制定地方選舉法、地方自治法頒布施行。在改革過程遇到的一切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包括可能發生的各種衝突,均以和平民主的原則處理。

無論反對派還是舊執政勢力,根據自己的現實地位都可以在釋放政治犯、良心犯後,適時頒布大赦令,包括對一般刑事犯以及體制裡犯下侵犯人權反人類罪的成員名單,實現政治和解。在進行憲政改革時通常需要一個政治自由化的過渡期,要麼執政集團公開宣布政策,要麼由民間反對派造成這樣的事實,包括言論自由、組黨結社自由、和平集會等。確立一個憲政框架和憲政目標、時間表,以議會制為主要目標和框架。由朝野協商提出一個改革法案,交付全民公決,根據改革法案全民選舉議員成立議會,由該議會協商表決的方式起草憲法,交付全民公決。制憲議會完成使命後,按照憲法選舉新議會。或者朝野協商直接成立一個憲法委員會,經討論表決產生一個憲法草案和議會選舉法草案,交付全民公投,按照憲法和議會選舉法選舉議員成立議會。由議會產生內閣人員實施憲法。

另一種方式,民主初期、先開放社會實現政治自由,再由一定民意基礎的社團、政党進行憲政方案的協商(他們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代表各方磋商、達成政治契約),向全民公布協商結果,組成憲法委員會召開制憲會議拿出憲法草案進行公投和大選,選舉議員,大選的工作先劃定選區,本選區選民選出代表本選區的全國議員,全國選民選出一定名額的不分區議員。選舉期間,成立選舉委員會,以政黨動員能力為驅動,推薦候選人進行政黨候選人登記,公開選舉綱領,無黨派單獨候選人聯合向選舉委員會登記,選舉總統、議員,組成議會和政府,開始以議會鬥爭為核心的政治生活。議會掌握釋憲權,無論公投、選舉還是議會鬥爭都需要堅持和平民主原則,精英在此過程中承擔人道使命,需要足夠的耐心,即便具體的憲政規則、憲政程序發生嚴重分歧或有無章可循之時,人們只要堅守政治道德、正義取向、程序正義,借鑑全人類憲政民主的所有歷史經驗,始終以和平民主、理性的方式開拓前路,道義和權力最終將不可避免地實現統一,歷史證明了這一點,歷史還將繼續證明!

57. 革命與反革命?

答:反腐與革命在中國近乎成為民粹主義的代名詞。近現代是整個人類社會追求自由、民主、人權的大潮流,無論改良還是革命,只要個體權利、自由、人權得以肯認伸張者,符合這一趨勢的作為都具有正向性、進步性。反之,凡是剝奪、壓制個體權利剝奪限制自由、人權者,強化權力,不管以什麼名義──集體主義、國家主義之名都是歷史的倒退、反動者。因此無論希特勒的民族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還是列寧、斯大林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都是歷史的徹底反動,都是反革命的,即打著革命的名義反革命。

58. 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之爭?

答:從傳統意義上來說,保守主義在政治上是一種反對急劇變革的正統態度。歐洲的保守主義和美國的保守主義還不盡相同。歐洲的保守主義主要保守傳統的價值,相對自由主義主要是從世俗的角度,站在理性主義、現代科學、功利主義的立場上而言的,在美國以新教為主體的保守主義意識的覺醒和闡發還是比較晚近的事情。

保守主義對自由主義就是一個道德前提的預設,而這個道德預設是人類社會長期形成的一些價值傳統,預設一個底線,一條敬畏之線,未決之線,警示著人的虛妄與狂妄。提醒人不要忘記其被決定、被動的角色、人的反省精神、其自由意志、權能與人道使命,無為和有所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有時短期的後果和長期的影響有較大差異,保守主義似乎承擔著過去自由主義的道義責任,理性、批判質疑的功能,任何一種偏好,走向極致都是危險的,都需要找到某種平衡,某種制衡本身可能就是事物的規律止於至善。它始終是動態的,就像量子理論啟示的那樣,一個世事無常,一個人的有限,造物主的意志即考驗著人,又使人永遠有一個嚮往。

在一個極權社會走向民主社會的過程中,要克服和警惕的主要問題不是自由主義的缺憾,對自由主義求全責備,而是專制主義的各種復辟回潮。應當指出,保守主義者往往帶有一種自以為代表上帝臨世超然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給人一種輕蔑和傲慢。越偉大者越謙卑,道德理想、宗教信仰情懷都不是強制所能施加的對象。在中國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無論從道義上還是功利上展望自由主義應當成為主流,人們能夠真正打牢人權至上、有限政府、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社會這些根基已實屬幸運了。保守主義在中國世俗社會中尤其在政治上發揮善的功用尚需時日。尤其保守主義在政治領域對自由主義的態度並不只是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之爭,它損害的可能將是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在政治方面可能存在的某些共識。保守主義的觀念應當也只能通過事實以及其觀念本身的說服力滲透於世,依靠思想本身的力量。

一切志業與人道使命,皆為不斷克服人性弱點,考驗、完善人格的手段,善惡的較量在不同層次上循環延展。造物主將豐裕的自然資源賦予人類,人類應以精緻、從容情懷回應這一饋贈。可是經濟中心論、消費主義、唯物主義、實用主義、短期行為如果缺乏必要的制約不可避免將人類自身推向災難的深淵,這可能是資本主義體系唯一需要反省和克服的挑戰,在這個問題上自由主義需要保守主義給予某種加持!不管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意識形態如何嬗變,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張就是無為而治,把精力放在做蛋糕上,而不是靠政客的分蛋糕來主導世界,一切皆以人的自由為基礎,但人又要具有覺醒的精神、人道責任的角色意識,為神性的復歸保守道路。

59. 民主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共同構建新家園?

答: 不管是在告別專制極權社會的時代還是在建設憲政民主社會的新時期,民主社會主義從勞工權利保障,為利伯維爾場給予不同社會群體代言的客觀政治市場需求上均需要一個政治上的代言機制,即民主社會主義政治訴求的崛起具有其歷史和現實的正當性。不過在專制極權社會裡它的角色總要服從於追求民主權利這一普遍權利的根本任務之下,否則單獨的勞工權利就是一個假問題,而只有與廣大的自由主義者聯合起來通過和平民主的路徑建立憲政民主的社會,勞工權利以及勞工階級才是一個需要提上議事日程的真問題。政治權利其實有了自由主義,勞工權利不一定總是真實的訴求,但至少是少數政治精英和大眾的某種情懷、精神訴求和權力慾望本身。

60. 和平民主與人類獨立個體的未來昭示?

答:1789年誕生的法國《人權宣言》第二條明文規定:「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於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聯合國憲章》、1948年聯合國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的內容以及各類人權保障、公民權利、經濟、政治權利的國際公約也都為基本人權、人的自然權利以及人與國家的關係提供了註解。國家只不過是自由個體為更好實現保障人權與自由而通過契約產生的自治聯合體。

互聯網信息化的大發展、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大發展,促使人類的政治社會結構發生深刻改變,即人對普世規則法律體系的關係取代人與個別國家、政府的關係。人的獨立性個體權利將被不斷放大。互聯網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人們的信息成本,另一方面公民隱私、網絡安全、信息權利正受到網絡寡頭以及利益集團、不良政權、政治勢力的侵奪危害。監控網絡安全事件啟示人們,國家、主權的局限與危險。國家主權概念的歷史變遷,事實上正越來越受到挑戰、喪失其控制力。互聯網、全球經貿、宗教信仰、民族自決等問題對主權的制約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和平民主運動可以成為在泛國家化歷史演進中的重要途徑和目標。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相對於個體權利、整體利益的安全與保障不再成為一個先決條件。我們全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彼此相連相互影響。如果說昨天的世界大同是個烏托邦,今天拆除主權藩籬則具備了某種可能,國家與其說是一個區域自由個體的聯合體不如說信仰或者一種價值訴求、利益關係將不同群體重新組合取代地域國家為中心的政治實體的存在。即便現實存在的民主國家,在這一實體內部,國家與公民的關係內涵也發生著深刻的改變。

改變遊戲規則,實現的力量來自於人性的普遍訴求、人的普遍權利,摒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以個體權利、人權至上為核心形成一個人本主義權責相對應的機制。把人們聯繫起來,從全球信息化、經貿、政治、文化、社會緊密相關日益融合以及人類社會面臨的普遍安全、共同挑戰入手,在人類社會中建立、強化超主權的規範。伴隨著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的日益消退,無論是現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還是人類思想信仰、制度的日臻成熟都具備了創製統一的人權法院、統一市場、統一法治系統的條件,至少這些普適的標準越來越為人類社會所共鑒。人們為了自身利益按照自然法及社會契約的原理,根據人性的普遍訴求和普遍權利建立一個或幾個世界性的共同體來維護人的尊嚴、自由、權利。

人類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未來社會將加速走向一個具有普世價值的人權至上、和平民主、憲政法治的按照普遍的自然法規範的共同體,主權的概念將繼續被淡化,人道與正義被尊崇,人類每一個獨立個體的理性按照造物主的意志聯繫在一起。為降低人類社會的成本以及增進人類福祉提供了某種可能。人不再因國家這一暴力機器而喪失自由和尊嚴,國土也不再需要保衛,任何人均可自由加入。不分國籍、身分、種族的世界公民們共同承擔人道使命。

技術進步、經濟發展並不必然帶來民主的進步,也不當然促發人性之善。人性之善、惡將在更高層面上展開較量。技術進步經濟發展帶來了某種便利也同時使人懈怠制約了人們的想像力、助長人的惰性乃至墮落。信息技術既可行善亦可助惡。那種認為經濟發展、技術進步、信息化自然能帶來自由與尊嚴的幻想一次次破滅。(未完待續)#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