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歲時節慶禮俗

【節氣典故】小寒風信報梅開 臘祭百神

位於日本茨城縣的偕樂園是日本關東地區著名的觀賞梅花的名勝,每年的2月下旬到3月下旬都會舉辦盛大的賞梅慶典。花期各異,園內100種以上、3,000多株梅花綻放,疏影橫斜、暗香襲來。從各地前來觀賞梅花的遊客絡繹不絕。(遊沛然/大紀元)

第二十三個節氣小寒

2018年1月5日小寒節氣。

每年陽曆1月5日前後到「大寒」前的這半個月期間是「小寒」,為黃曆十二月節。從氣象資料來看,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中,北半球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

冬至雖然是陰盛至極的時點,但並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類似於一天中最高溫度不是出現在中午而在下午二點左右的狀況。九九歌說:「冷在三九」。三九是從冬至日起經過三回的九日,正處在小寒和大寒節氣交接之際,這時是年中最冷的時候。

小寒時節梅花開放。(全景林/大紀元)

小寒物候 雁北回 雉鳥喜迎春陽

古時先民記載二十四節氣的物候,是以當時生活領域的黃河流域一帶為範圍。《逸周書.時訓解》記載小寒物候說:「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小寒之日雁開始北回,雁北向乃是感應了「二陽之候」的表現,至立春時節就回到了繁殖地。小寒後五日,喜鵲開始築巢。再過五日陽氣越加茂發,雌雄雉鳥一起鳴叫,喜迎春之陽氣。這些禽鳥物候的表現都感應著天地陰陽的遞變。

雁、鵲、雉都是鳥類,古人觀察入微,能透過觀察禽鳥的生活習性掌握物候的變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禽鳥得氣之先故也」。

小寒養生

俗話說「冷在三九」,所以小寒食補的食俗文化成了各地的一道風景線。寒冬時節萬物閉藏,寒氣凝滯易傷身心陽氣。個人養生應順應大自然養藏之勢,毋傷擾身心,要溫補潤澤五臟和身體。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到冬天裡的養生之道,天寒地凍要以養藏為主,入夜早點臥床休息,清晨等待日出後再起床, 謹慎保持身體溫暖,避免陽氣從皮膚散失。

厚實保暖的帽子、圍巾可以避寒保暖,避免陽氣從皮膚散失。(譚安/大紀元)

小寒節俗典故 臘月祭典

黃曆十二月有個別稱「臘月」。「臘」起源於中國古代,反應年終祭祀天地百神的國政民情。在一年將終的冬藏季節,感謝上天、神靈的賜福,天子準備豐盛精緻的祭品,肅穆誠敬以享天、地各方的神靈。

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肉部》解釋:「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反映東漢時祭祀日期是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當落在冬至後三十日內,剛好接近小寒、大寒交節之際。

中國古代的歲末祭典,起初並無固定日期,《風俗通義.祀典》記錄夏商周三代臘祭名稱和目的:

謹按《禮傳》:「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祭就是天子和氏族祭神祭祖為國家來年祈福,《禮記.月令》有這樣的記載,在各宗族的宗祠和鄉里大門口都擺上田獵取得的犧牲祭品,以祭祖和祭祀五位神祉,稱「祭祖五祀」。「五祀」有不同的說法,《左傳》稱「五祀」尊奉的是主掌天地東西南北中五方的「 五官之神」--句芒、蓐收、玄冥、祝融和后土。《白虎通德論》說是「門、戶、井、灶、中霤」等家中的五神。

外來佛教文化融入

黃曆臘月初八,遠在中國上古時代就舉行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大祭。圖為台北行天宮的祭祀。(林伯東/大紀元)

漢代時外來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到了南北朝之際,佛教中的「臘八」浴佛法會和施粥風氣盛行於中土,於是,中國傳統臘月的祭祀就和佛教儀式發生了混合,臘月初八日成了固定的祭祀日。然而,「臘八」是專屬於宗教的說法,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是稱「臘日」或「臘節」。

南朝.梁(公元502年—557年)宗懍的《荊楚歲時記》紀錄:「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晉朝裴秀有一首〈大臘〉詩(註一),敘述當時盛大的臘祀,虔誠感謝「天」之賜福的景況 。北齊文學家魏收則有以「臘節」為題的詩,內容反應三代臘祭的史故。

臘八粥養生

小寒節氣的食俗,以去寒就溫、暖胃納氣的食補為主。如果年中沒有置閏,「臘八」一般落在小寒節氣中,吃「臘八粥」隨著南北朝時代佛教的施粥習俗而流傳久遠,化入民間成了應景的食俗。

一碗熱呼呼的臘八粥蘊藏豐富的營養,具有暖身補胃的作用。(彩霞/大紀元)

「臘八粥」是將粗糧、細糧、豆類和果品等煮在一鍋,充分發揮互補作用,營養豐富,且具有多種食療作用。臘八粥的食材並沒有一定的品樣,一般集合當地特產糧、豆、果品之大成,原料多種多樣,反應地方特色。 其中常見的材料,如糯米、粳米都有補胃的作用。

傳統中醫認為,糯米性溫味甘、養血、止渴、止煩、健脾胃,有補中益氣、溫養胃氣、止虛汗、治頻尿的功能,可說是溫和滋補品。所以寒冬養生,無論中國南方或北地,都適合食糯米粥、糯米飯。當然,過猶不及,糯米黏滯,難於消化,需要適度食用為好。

冬季食用麻糬、年糕等黏米製作的食物很相宜,有保暖的作用。(Shutterstock)

節氣花信

從小寒到穀雨,有八個節氣,一百二十日。一個節氣又分三候,共二十四候,季節風應花信而來  ,伴隨著一種代表性的花朵綻舞,二十四種花次第從寒開到春,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 明初王逵提出了完整的「二十四番花信風的名目」 ,其中,梅花在小寒第一候時綻放,領先群芳。

梅花(曹景哲/大紀元)

宋代愛國詩人陸游〈游前山〉一詩吟誦:

 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

正是描繪了這小寒時節的物候風景。臘月虔敬謝神明淨人心、雌雄雉雞在寒天中齊鳴、仙姿雪梅在寒風中綻蕾, 為「小寒」譜曲,凌寒彌堅。

註一:晉代裴秀的〈大臘〉詩,描述臘月時,日運行到斗牛二宿(星紀)間,天象改換,人間萬象更新,感謝神祇保祐一年農事告成,肅穆行臘祀恭敬奏「大呂」神樂,以祀天神和各方神靈。年豐物阜、祥氣雲集:

日躔星紀,大呂司辰。玄象改次,庶眾更新。歲事告成,八蜡報勤。

告成伊何,年豐物阜。豐禋孝祀,介茲萬祜。報勤伊何,農功是歸。

……


祥風葉順,降祉自天。方隅清謐,嘉祚日延。與民優游,享壽萬年。

〈大臘〉反映了晉代時透過盛大隆重又豐盛的臘祀暢通天人、物我之間的聯繫,尤其銘感「降祉自天」,虔誠感謝「天」的賜福。

@*

責任編輯: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