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變糟? 台環保署:媒體報導多民眾較警覺
【大紀元2017年12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環保署29日公布2017年空氣品質監測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紅害日數減少,除臭氧以外,其餘主要空氣汙染物濃度呈下降趨勢。據統計,去年細懸浮微粒(PM2.5)紅害站日數874次,今年至今僅470次;年平均濃度也由2015年24微克/立方公尺,降低至今年18.4微克/立方公尺以下。
過去原本空氣汙染指標(PSI)、PM2.5指標併行,於2016年整合成空氣品質指標(AQI)。環保監資處長張順欽表示,過去監測臭氧只是1小時監測,但現在因為改成AQI,可監測臭氧8小時。根據統計,今年臭氧AQI大於100(敏感族群不健康的橘色提醒)超標時數較去年下降,AQI大於100超標日數上升、AQI大於150(所有族群不健康紅色警示)超標日數下降,顯示高濃度臭氧比例已有下降,但中高濃度臭氧比率上升。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指出,懸浮微粒(PM10)AQI大於100雲嘉南及高屏地區超標站日數上升,其他空品區為下降,由於今年中南部地區降雨量及降雨天數均顯著下降,加上部分地區於午間高風速時,加劇河川揚塵發生機率及強度,使得PM10濃度上升。
外界質疑為何官方空品監測資料與民眾感受差很大?蔡鴻德回應,前2年僅注重PM2.5,自從改為空氣品質指標(AQI)後,超過35微克就會啟動機制應變,加上現在媒體報導多了,民眾也比較警覺,才會覺得空品變糟。他舉例,外面霧茫茫不能直接斷定空氣差,而是要透過科學觀察。
台灣空氣健康行動聯盟臉書專頁批,環保署年度金句,怪天怪地怪媒體?能見度不好不能都怪空汙,就算空氣髒到看得見,也是大家眼睛業障重。環保署沒提的是,以前空氣更糟,環保署沒說、媒體沒報、大家都不知道,無知是一種幸福。網友底下留言,「其實還報得不夠多吧,而且還是北部受影響報更大。請盡量報,天天照整點報,南部人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受害。」、「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責任編輯: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