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上)
作者為了盡早發揮孩子的潛能,從嬰兒能夠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撫時就開始教育兒子。他和妻子以最敏銳的感覺去感知嬰兒的需要,隨時解除兒子的不愉快,為以後教育和訓練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礎。他在兒子4個月時,吃母乳前給孩子一點柑橘汁,後來又給一些水果泥、青菜粥。他認為「孩子愛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所以只給兒子喜歡吃的食物,但是在兩歲之前不給兒子吃肉。德國有句諺語「人的性格取決於食物」,他認為「菜食療法」可以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比如多吃馬鈴薯會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
我們一般都會認為教育孩子就是教孩子讀書、識字、學習知識,而作者認為一個孩子從嬰兒到成人的過程中,方方面面都可以納入教育的範疇,至今為止很多父母甚至許多教育專家也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比如在飲食方面,我們總認為吃的越多越好,越有益於健康。而作者認為給嬰兒吃的過飽,會阻礙孩子的腦部發育,有害於孩子的健康,容易患上腸胃疾病,也會導致孩子長大之後過於依賴物質的享受。
一次他的妻子給兒子餵奶之後,看到兒子在哭就又給兒子餵奶,他馬上奪走奶瓶。儘管兒子的外祖母非常生氣,但他還是堅持不給孩子餵奶。他告訴妻子疼愛孩子不是一味的順從孩子,要以謹慎的態度來培養和教育孩子,妻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後,就不再過分的順從孩子了。可能我們會覺得作者這樣做未免過分了,但是作者認為培養優秀的孩子就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細節做起,不應該忽視任何看起來微乎其微的地方。
作者從嬰兒時期開始就對兒子進行體能訓練,著重「保持兒子的健康心情」,認為愉快是健康的關鍵。如果周圍的氣氛陰鬱的話,孩子就會消化不良,身體不健康,所以孩子居住的房間應該是令人心情愉快的。天氣晴朗時,他會把兒子帶到田野裡,讓孩子眺望綠色的原野,並且經常讓兒子在屋外睡覺,便於沐浴陽光、呼吸新鮮空氣。
作者極力反對把孩子包起來,以免妨礙孩子手腳的自由活動,認為這種活動就是嬰兒的運動;在嬰兒睡覺時,他也極力反對把孩子裹的緊緊的,認為「一個健康的人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束縛」。一次女傭怕他的兒子冷,把孩子裹在被子裡,結果孩子滿臉通紅、哇哇大哭,於是他馬上把被子打開,讓兒子在床上自由自在的活動,兒子就不再哭了,顯的非常高興。我們大多數人雖然都疼愛孩子,但是真正懂得疼愛孩子的人卻不多,大人覺的看起來很舒服,可是對孩子卻是一種痛苦。
當他的兒子6週時,長的像4個月的孩子,兒子的健康使人們非常吃驚,這就是經常呼吸新鮮空氣,進行運動的結果。在兒子2、3週時,他讓孩子在木棍上做懸垂運動(不是強迫孩子做),還有一種是訓練孩子抓住作者的手指。因為嬰兒與生俱來就有「把握反射」,在兩個月後這種「把握反射」消失時,孩子的胳膊已經練的非常有力了,為提前進行爬行訓練打下了基礎。經過營養和體能兩方面精心的培養,他的兒子從體弱多病的嬰兒長成了健康活潑的孩子。
(待續)@*
責任編輯: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