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穩租房維持不易 華裔房東嘆辛苦

最近十年間的地稅翻了一倍 但穩租房近乎年年「零漲租」 收不抵支

勿街68號傳統僑團溯源公所主席雷文波,拿著一紙訴狀到市財政局的桌子前,在陳倩雯幫助下,詢問如何才能「減少地稅」? (蔡溶/大紀元)

人氣: 5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7年11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全市穩租房數量有近一百萬套,大部分「穩租房」都在曼哈頓下東區,房租低於市價5~10倍,而這個地區的地稅漲幅似坐火箭,租金抵不過地稅漲幅,華埠小房東叫苦連天,表示他們不想被迫賣祖產。

華埠市議員陳倩雯(中間站者)攜市房屋保護和發展局(右邊站者)、市財政局(DOF)等機構代表,在中華公所舉辦「業主資源博覽會與開發日」。左邊站者為華埠業主之一李卓勳。(蔡溶/大紀元)

華埠市議員陳倩雯2日攜市房屋保護和發展局(HPD)、市財政局(DOF)等機構,在中華公所舉辦「業主資源博覽會與開發日」,讓華埠房東有機會面對面諮詢各機構,了解房屋違規、水費帳單、地稅等問題的解決之道,幫助他們維持可負擔樓宇。不過,一番諮詢下來,房東們表示,根本的問題還在地稅計算政策。

華埠業主李卓勳(中)與市議員陳倩雯(左)2日在中華公所的會議上。(蔡溶/大紀元)

總而言之,現在的房產估值方法,並不能反映出納稅人的應稅能力。他們說,最近十年間的地稅翻了一倍,但穩租房近乎年年「零漲租」,收不抵支,因此,市府地稅政策改革迫在眉睫,才能讓他們將「根」留在華埠,市府的可負擔房也才能維持下去。

穩租房主:地稅政策不公 申訴成功機會微

勿街68號傳統僑團溯源公所主席雷文波和副主席鄺耀輝,拿著一紙訴狀到市財政局的桌子前,詢問如何才能「減少地稅」?雷主席說,公所大樓裡有九間租金管制房,平均月租金才200美元,而一年地稅要交九萬美元。

市財政局的人解答說,一至三家庭的物業或純住宅用途的公寓,估值不大於市值的6% ,而溯源公所這種樓下有商鋪的物業,估值則為市值的45% ,兩者的地稅徵收有天淵之別。不過,每年年初財政局寄出年度物業估值通知書,業主可以對不合理的地產稅估值提出申訴,「這是每年一次的機會」。

在勿街擁有兩棟祖產樓宇的李卓勳說,雖說如此,但依他的經驗,過去20年他每年都對不合理的估值提出申訴,但只有一次成功。他的祖父二十世紀初來到華埠,留下的兩棟樓宇,除了臨街的店舖,28個單位都是穩租房,月租最低僅300美元,政府規定漲幅,而十年間地稅翻了一倍,入不敷出。

「維護一間公寓的開銷每月至少要好幾百元。所以我們只能通過增加商舖租金,來維持收支,這是唯一合法的方式。」李卓勳說,但商鋪也不能無限增加租金,他的物業樓下一商舖已經空置了十個月,仍租不出去。地稅壓力過高,成為唐人街小商業生存瓶頸。

穩租房維持艱難 華埠私人房東被忽視

紐約房地產稅的計算依據是房產的市場價值而不是收入所得,政府估算房地產的價值時會考慮房地產的用途、面積、收入支出以及房屋市場等多方面的因素。相鄰建築若有人以現金買房,然後做抵押貸款(Refinance),一番裝修後,也會影響周圍的地價和地產稅,使之變得非常貴。李卓勳說,同一條街上,兩棟相同的大樓地稅「一個要交三萬,另一棟卻要交十三萬」,就是因為開發所致,「一旦有新酒店建設,相鄰的房東就會很慘。」

在炒樓投資商的包圍下,華埠的地價和房價不斷抬高。一些投資商買下多處房產,賺錢方法就是每天威脅並恐嚇「穩租房」舊租戶,或者「買斷」他們搬走就可以將公寓重新裝修,以市場高租金租出,其中利益巨大,致使逼遷案層出不窮。市府的辦法是接二連三出臺十多條保護租客法案。但艱苦維持可負擔房的很多房東、包括擁有物業的僑團則得不到任何支持。

「很多涉嫌逼遷案的惡房東,都是從華裔房東手中買下穩租樓宇的大型房產公司,不是我們這些私人小房東」,李卓勳說,與那些對炒房感興趣的大型房產公司不同,華埠這些家族承傳的私人房產和僑團,為華埠提供了數以千計的可負擔住房,而市府把維持可負擔房的經濟成本拋給房東,實施房租管制政策,規定房租的收費標準,卻沒有為他們著想。

紙面「富豪」房東:我還要全職打工

「很多人以為我們很有錢,其實這只是紙面上的房產值錢,可是我們都要全職工作,我的父母也都打了一輩子工。」李卓勳說,如果將兩棟房屋出售,賣房所得的一半要交稅,很多人並不想賣,一些傳統僑團的樓宇屬於先僑集資所購、不能賣,他也不想賣掉家族1925年買下、維持了近百年的兩處房產,「但同時,要維持下去真的很難。」

陳倩雯表示,市議會已著手研究,在社區推行「社區土地信託」(Community Land Trust)的可能性,並舉辦了幾次工作坊介紹信託的概念,讓更多議員了解該議題並支持,以「社區土地信託」方式向市府爭取地稅減免或延期,讓租金管制單位的地稅系統公平一些。◇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