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限制大醫院看輕症 一年影響逾百萬人次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11月27日訊】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且因應醫師納勞基法人力問題,研議對大醫院門診進行總量管制,預計5年內縮減10%。以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就診人次計算,一年受影響約143萬人次。

自由時報報導,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醫學中心總門診量從2010年的2562萬件成長至去年3069萬件,區域醫院更從3346萬件成長至4114萬件。醫學中心收治上呼吸道感染、結膜炎、擦傷、皮膚黴菌病等初級照護率約12%至14%不等,區域醫院更近20%,平均每5至8名病人就有1名輕症,可能排擠重症患者。

健保署長李伯璋今天受訪表示,民眾已習慣自由就醫,政府也不能限制民眾就醫選擇權。衛福部長陳時中指示,為更確保大醫院資源用於急重症醫療,且2019年受僱醫師將納入勞基法,大醫院人力恐更不足,必須更有效將輕症病患下轉。

健保署研議對大醫院門診進行總量管制,預計5年內縮減10%。以2016年醫學中心門診約3069萬人次、區域醫院約4114萬人次,一年若縮減2%,受影響者約143萬人次。

李伯璋表示,民眾就醫習慣一直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在大醫院健保資源有65%放在門診部分,急重難罕只有35%。醫療人員面對血汗勞動環境,大家都很忙,但支付的點數都沒有調整。

門診的給付分配中,李伯璋說,有38.8%用在醫療檢查、30%用在藥費,真正用在醫療護理人員只有22%。如果調整給付,有助把醫療資源回饋到醫療人員上。

李伯璋說,針對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就醫人次做適當調整,如果醫師診斷是輕症,應該回到地區醫院和診所去照護,下轉會給予適當補助;如果病人是重症,治療需要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的資源,上轉也會有補助。

至於民眾對地區醫院、診所就醫環境信心問題,李伯璋說,地區和診所的醫師也都是醫學中心訓練出來的,能力沒有問題,目前有8大醫學中心進行雲端醫療影像上傳測試作業,鼓勵院所共享檢驗影像,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也能壯大基層診察能力,獲得民眾信任。(轉自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