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灣12日上午五起地震 東部海域規模4.5

人氣: 259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1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台灣繼11月11日晚上7點14分起1個多小時發生7次有感地震後,12日上午又發生5起有感地震,其中早上6點54分在東部海域發生規模4.5地震。

據台灣氣象局地震報告,台灣東部海域今天早上6點54分20秒發生芮氏規模4.5地震,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東方28.3公里海域,震源深度77.1 公里。

台灣各地最大震度:宜蘭縣龜山島3級,桃園市中壢2級,宜蘭縣宜蘭市1級,新北市新店1級,花蓮縣和平1級,台北市1級,新北市1級,新竹市1級。

隨後,台灣氣象局發布報告表示,今天早上8點22分、8點31分在花蓮縣發生規模3.5有感地震,9點38分在南投縣發生規模3.8的地震,11點40分在雲林縣發生規模3.9的地震。

台灣民眾在中央氣象局臉書留言說:「昨晚中南部震完今晨換東部震!」其實蠻晃的」「 新店13樓,晃很大一下」「我上網到一半就感到搖晃了」。

責任編輯:華子明

10級地震都不倒 紫禁城天才建築構件 讓外國專家折服

【大紀元2017年09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編譯報導)中國的紫禁城(故宮)藏著很多祕密,一直是人們研究和探討的話題。建於明朝的紫禁城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期間經歷了逾200次破壞性的地震,包括二十世紀最致命的地震,那麼紫禁城是如何在如此多的地震中倖存下來的呢?

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它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占地面積七十二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十五萬平方米,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它於1987年被宣布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近600間房舍,歷經200多次地震,是什麼神祕的力量讓這個古老的建築可以屹立不倒呢?為了找到答案,好奇的西方專家們來到中國,希望能一探究竟。他們準備按比例複製一個紫禁城中的經典宮殿,然後測試它可以承受多大級別的地震。他們將整個過程錄製下來,該視頻被廣泛傳播,讓眾人驚歎。

為了讓實驗盡可能的準確,專家們找到專業的木匠,使用了傳統的木工工具和技術,仿造紫禁城的建築結構,建造了一個複製品,該模型是原始尺寸的五分之一。工程師將其建在地震模擬台上,以方便模擬地震,並校準了 模型的尺寸和重量。

他們仿造紫禁城的建築結構,建造了一個複製品,該模型是原始尺寸的五分之一。將其建在地震模擬台上,方便進行地震測試。(視頻截圖)

橫梁和柱子是所有紫禁城建築的結構核心。他們注意到用於支撐宮殿的大梁和柱子間有一種花型支架結構,被稱為斗拱。複雜的斗拱延伸到外部,支撐著屋檐以及屋頂。斗拱搭在高柱支撐的大梁上。但是這些柱子並沒有被嵌入地下,而只是放在地面上。這些結構部件承受著所有的重量。

斗拱,是中國漢族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頂、額枋和檐檁間或構架間,從枋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合稱斗拱。圖為遼代建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維基百科)

複製完成後,他們便開始進行模擬地震試驗,來測試其結構的強度。為了了解紫禁城的各個部分,在地震下是如何反應的,地震專家喬博士對模型進行了一系列的地震模擬實驗,看看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存活下來。

他們從9.0級地震開始,9.0是非常強烈的地震,造成日本311地震加海嘯大災難的源頭就是最初的一場9.0級地震。模型在劇烈震動的石基座上搖擺,支撐柱也在震動時移動,但模型本身並沒有倒塌或損壞。

再測試 9.5級地震,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高級別的地震紀錄,其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二十億噸的炸藥。地震模擬器很快就達到了10.1級的規模,但是模型依然只是在搖擺。

實驗中最令人驚訝的是,模型非常靈活,即使在10.1級地震中,建築物也沒有損壞。專家們認為,這樣的木結構,尤其是斗拱的結構,讓整個建築鏈接部位有移動的空間,這可能是減低震動破壞力的原因之一。

參與項目的木匠和工程師都驚歎於中國傳統建築的神奇。#

責任編輯:方紫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