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天工開物》陶埏第七卷──罌,甕

《天工開物》練坏施釉造瓶甕 斜坡造窯小大連

作者:宋應星 譯者:汪水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38
【字號】    
   標籤: tags: , ,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陶瓷第七卷──瓶甕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陶工所作的腹大口小的器皿,種類很多。大的有缸、甕,中等的有缽、盂,小的為瓶、罐。各地款式不同,不能盡數。所造出的這類器皿都是圓形,而非方形。調查土質、選定泥土後,要用陶車旋盤。技術熟練的陶工根據器物大小取泥,不需增添多少泥,兩人扶泥、旋轉,一捏即成。朝廷所用龍鳳缸與南直隸的花缸,則厚積其泥,以待雕鏤花紋,與一般的缸製法不同,因此其價錢要高出五十倍或百倍。

腹大口小的器皿有耳、嘴的,都要另外接合。以釉水粘住。陶器都有底,無底的則是陝西蒸飯的甑,用瓦製而不用木製。各種陶器中,精的內外都過釉,粗的或釉其半體。只有沙盆、齒缽之類,裡面不上釉,使內壁保持粗澀,以便研磨。沙鍋、沙罐也不上釉,利於傳熱以熟煮食物。

釉料到處都出產,浙江、福建、廣東所用的有一種蕨藍草(注:鳳尾草或鳳尾蕨),這種草是居民燒飯的燃料,長不過三尺,枝葉像杉樹,以手勒之而不棘人。(名字有幾十種,各地都不同。)陶工取來燃薪,將其灰放布袋內,注水澄濾,去掉其中粗粒,取其絕細的。每灰二碗混以紅土泥水一碗,攪拌得十分均勻,塗蘸在坯料上,燒出後自成釉的光色。北方不知用何物作釉料,蘇州的黃罐所用釉也是另外的原料。但上貢朝廷的龍鳳缸,則以松香與無名異為釉料。

瓶窯用來燒小件器皿,缸窯則燒大的器皿。山西、浙江分別設缸窯、瓶窯,其餘各省則將兩窯合在一起。

造敞口缸時,轉動陶車將泥坯旋成上下兩截,再接合起來。接合處以木槌內外打緊。

做窄口的壜、甕也先製成兩截,但接合內部時不用槌打。先在另外的窯內燒成瓦圈,像金剛圈那樣的形狀,承托其內部,外面以木槌打緊,泥坯自然黏合。

缸窯、瓶窯都不在平地上,必建在斜坡山崗上,較長的可達二、三十丈,短的亦有十餘丈長。連接幾十個窯,一窯高過一窯。因為各窯順着山坡分布,可驅流水以免潮濕之患,而火力又可循級透上。數十窯燒成的陶器,其中雖然沒有什麼很昂貴的東西,但也是集合大量人力、物力而造出來的。窯的圓頂建成後,上面鋪上三寸厚的極細的土。窯上每隔五尺開一煙窗,窯門在兩側相向而開的。小的器物裝入最下面的窯,特大的缸、甕裝在最後面的高窯。燒窯先從頭一個低窯開始,兩人對面交看火候。大約燒陶器一百三十斤耗柴百斤。火候足時,關閉窯門。然後其次在第二個窯門點火,這樣逐級一直燒到最後一窯。

原文

《天工開物》陶埏第七卷──罌甕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凡陶家為缶屬,其類百千。大者缸甕,中者缽盂,小者瓶罐。款制各從方土,悉數之不能。造此者,必為圓而不方之器。試土尋泥之後,仍制陶車旋盤。工夫精熟者,視器大小掐泥,不甚增多少,兩人扶泥旋轉,一捏而就。其朝廷所用龍鳳缸(窯在真定、曲陽與揚州、儀真)與南直花缸,則厚積其泥,以俟雕鏤,作法全不相同。故其值或百倍,或五十倍也。

凡罌缶有耳嘴者,皆另為合上,以釉(銹)水塗黏。陶器皆有底。無底者,則陝以西炊甑用瓦不用木也。凡諸陶器,精者中外皆過釉,粗者或釉其半體。惟沙盆、齒缽之類,其中不釉,存其粗澀,以受研擂之功。沙鍋沙罐不釉,利於透火性,以熟烹也。

凡釉質料隨地而生。江浙、閩、廣用者。蕨藍草一味。其草乃居民供灶之薪,長不過三尺,枝葉似杉木,勒而不棘人(其名數十,各地不同)。陶家取來燃灰,布袋灌水澄濾,去其粗者,取其絕細。每灰二碗。參以紅土泥水一碗,攪令極勻,蘸塗坯上,燒出自成光色。北方未詳用何物。蘇州黃罐釉,亦別有料。惟上用龍鳳器,則仍用松香與無名異也。

凡瓶窯燒小器,缸窯燒大器。山西、浙江分缸窯、瓶窯。餘省則合一處為之。凡造敞口缸,旋成兩截,接合處以木椎內外打緊。匝口、壜甕亦兩截,接內不便用椎,預於別窯燒成瓦圈,如金剛圈形,托印其內,外以木椎打緊,土性自合。

凡缸瓶窯不於平地,必於斜阜山岡之上,延長者或二、三十丈,短者亦十餘丈,連接為數十窯,皆一窯高一級。蓋依傍山勢,所以驅流水濕滋之患,而火氣又循級透上。其數十方成陶者,其中苦無重值物,合併眾力、眾資而為之也。其窯鞠成之後,上鋪覆以絕細土,厚三寸許。窯隔五尺許,則透煙窗,窯門兩邊相向而開。裝物以至小器,裝載頭一低窯;絕大缸甕裝在最末尾高窯。發火先從頭一低窯起,兩人對面交看火色。大抵陶器一百三十斤費薪百斤。火候足時,掩閉其門,然後次發第二火,以次結竟至尾云。

﹝注釋﹞

罌︰(讀英),一種腹大口小的陶瓶。
甕︰同「瓮」,一種盛液體的陶製容器。
缶︰(讀否),一種腹大口小的瓦器。
甑︰(讀贈),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如同現代的蒸鍋。 #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隱世2000年,在特殊的時代被重新發現,神祕的羊皮古卷,記載的是神的預言?為什麼教廷卻不敢承認它的存在?
  • 至今無解的神奇傳承,目不識丁卻能唱頌數百萬文字的英雄史詩。西藏說唱藝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興未艾,人類在力尋出路之餘,其實,還得回歸原點,重新審思自古以來瘟疫的真實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 江浙一帶有一個人叫鄭夷甫。他少年有為,令人羡慕。嘉祐年間,在高郵做官。后來遇到了一個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時間,沒有不準的。鄭夷甫叫他一算,原來自己只能活35歲。他一下子就開始感傷起來。有人勸他學一學《老子》或是《庄子》來給自己寬寬心。后來听說有一個和尚,坐在那里和別人談笑中而圓寂。鄭夷甫听了感嘆說:「我不能長命百歲,那也要象這個和尚一樣,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到了那個日子前十天,他四處走親訪友道別。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來到屋外的一個亭子里,親自叫人打掃燒香。就在揮手指畫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國的學術界對于夢溪筆談評价極高。或是「知名度最高,影響最大,傳播最廣」,或是「我國古代科學的傑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寶貴遺產」。然而,對照學者的評論与夢溪筆談原文,我們不難發現,學者們一律對夢溪筆談中記載的神祕現象避而不談。其中原委,這里先不論。我們將整理出夢溪筆談中記載的一些神祕現象,和一些現代科學置之不理的科學方法。
  • 《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工藝過程。活字印刷的出現比西方約早400年。以下是書中所述的活字印刷工藝過程。
  • 當今有一個叫巴格思特的美國科學家發現牛舌蘭花象人一樣有感情。一千多年前,沈括在《夢溪筆談》裡講述了一個虞美人草聞樂起舞的動人故事。
  • 阿膠
    編者的話:現在的人都認為現代科學很發達,是古人難以想像的。但從宋朝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中記載的宋朝以前在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生物學、醫藥學、考古、語言、史學、文學、音樂、繪畫以及財政、經濟等等的發現和成就來看,事實並非如此。通過介紹《夢溪筆談》,我們與讀者分享中國古代科學的成就。
  • 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其巨著《夢溪筆談》第二十一卷《異事異疾附》中描述了一件奇事,其中所述的湖上明珠不由得不讓人想起今天被廣泛關注的飛碟。
  • 《帝鑑圖說》插圖《望陵毀觀》,描繪唐太宗體從魏徵勸諫,拆毀了台觀。(公有領域)
    唐太宗嘗言:「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如果有這樣的一個暴政,不僅「防民之口」,官員們還肉麻的為暴政歌「功」頌「德」,這樣的政權又能維持多久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