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膏液 油品
在食用油當中,以胡麻油 (又名芝麻油)、蘿蔔子油、黃豆油、菘菜子(又名白菜籽)油等最好。蘇麻(形狀像紫蘇,籽粒大於胡麻)油、油菜子(江南稱呼為菜子)油次之,茶樹子(茶樹高一丈多,籽的外形像金櫻子,去籽的殼取果仁)油再次之,莧菜子油再次之、大麻仁油(大麻種子像胡荽子,剝大麻的皮,用來當繩索的植物)則為下品。
如果要用來點燈的油,則以烏桕樹子仁內水油最好,芸薹子油次之,亞麻子(陝西一帶在種植,俗名壁虱脂麻,氣味差,不能食用)油再次之,棉花子油再次之,胡麻子油再次之(用來點燈容易耗油),桐油與桕混油則為下品。(桐油毒氣薰人,連皮膜榨的桕混油會凝結不清。)
如果要用來做蠟燭的油,則以桕皮油最好,蓖麻子油次之,以白蠟凝結的桕混油再次之,以白蠟凝結的各種清油再次之,樟樹子油再次之(點燈的光度不弱,但有人不喜歡其味道),冬青子油再次之(廣東韶關一帶專門在用,因為油比較少,所以列在較次等油),北方廣泛用的牛油則為下品。
胡麻子、蓖麻子與樟樹每石可榨油四十斤;萊菔子每石可榨油二十七斤(味道異常的甘醇美好,對人五臟有益) ;芸薹子每石可榨油三十斤,但如果鋤草勤快、土地肥沃且榨法很好的話,還是可以每石榨得四十斤油(放置一年後,子實內部就會空洞而沒有油) ;茶子每石可榨得油十五斤(油的味道像豬油,很美味,枯枝可用來點火或者用魚煮湯藥) ;桐子仁每石可榨得油三十三斤;桕樹子仁與皮分開榨油時,可得皮油二十斤、水油十五斤,混和一起榨時共可得到三十三斤(子跟皮都要乾淨);冬青子每石可榨油十二斤,黃豆每石可榨得油九斤(江蘇長江以南一帶,將油用來食用,黃豆榨乾後做成餅當豬的食物);白菜子每石可榨油三十斤(油榨出來清澈像綠水);棉花子每百斤可榨得油七斤(剛榨出來時油黑濁,放半個月之後就會很清澈);莧菜子每石可榨得油三十斤(味道很甘醇美好,質性稍微冷滑);亞麻跟大麻仁每石可榨得油二十多斤。以上只是大概情況,其他還沒有完全研究與試驗,其他還沒有測試的部份,還有待補充。
原文
《天工開物》膏液第十二卷──油品
凡油供饌食用者,胡麻(一名脂麻)、萊菔子、黃豆、菘菜子(一名白菜)為上,蘇麻(形似紫蘇,粒大於胡麻)、芸薹子(江南名菜子)次之,茶子(其樹高丈餘,子如金罌子,去肉取仁)次之,莧菜子次之,大麻仁(粒如胡荽子,剝取其皮,為褸索用者)為下。
燃燈則桕仁內水油為上,芸薹次之,亞麻子(陝西所種,俗名壁虱脂麻,氣惡不堪食)次之,棉花子次之,胡麻次之(燃燈最易竭)。桐油與桕混油為下。(桐油毒氣熏人,桕油連皮膜則凍結不清。)造燭則桕皮油為上,蓖麻子次之,桕混油每斤入白蠟凍結次之,白蠟結凍諸清油又次之,樟樹子油又次之,(其光不減,但有避香氣者。)冬青子油又次之。(韶郡專用,嫌其油少,故列次。)北土廣用牛油,則為下矣。
凡胡麻與蓖麻子、樟樹子,每石得油四十斤。萊菔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甘美異常,益人五臟。)芸苔子每石得油三十斤,其耨勤而地沃、榨法精到者,仍得四十斤。(陳歷一年,則空內而無油。)茶子每石得油一十五斤。(油味似豬脂,甚美,其枯則止可種火及毒魚用。)桐子仁每石得油三十三斤。桕子分打時,皮油得二十斤,水油得十五斤,混打時共得三十三斤,(此須絕淨者。)冬青子每石得油十二斤。黃豆每石得油九斤。(吳下取油食後,以其餅充豕糧。)菘菜子每石得油三十斤。(油出清如綠水。)棉花子每百斤得油七斤。(初出甚黑濁,澄半月清甚。)莧菜子每石得油三十斤。(味甚甘美,嫌性冷滑。)亞麻、大麻仁每石得油二十餘斤。此其大端,其他未窮究試驗,與夫一方已試而他方未知者,尚有待云。@#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