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

【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29) 皇軍救共

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4712
【字號】    
   標籤: tags: , ,

救星皇軍

一九六四年,毛澤東接見日本社會黨訪華代表團時,日本代表團負責人佐佐木更三、黑田壽男對日本侵華戰爭向中國人民道歉。毛說:「我曾經跟日本朋友談過。他們說,很對不起,日本皇軍侵略了中國。我說:不!沒有你們皇軍侵略大半個中國,中國人民就不能團結起來對付蔣介石,中國就奪取不了政權。所以,日本皇軍是我們中國人的好教員,也可以說是大恩人,大救星。」

佐佐木表示歉意:「今天聽了毛主席非常寬宏大量的說話。過去,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給你們帶來很大的損害,我們大家感到很抱歉。」毛立即回應道:「沒有甚麼抱歉。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帶來很大的利益,使中國人民奪取了政權。沒有你們的皇軍,我們不可能奪取政權。這一點,我和你們有不同的意見,我們兩個人有矛盾。」(眾笑,會場活躍)(《毛澤東思想萬歲》,頁五三三~五三四)。

1956年的佐佐木更三(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八日,蔣介石讀中共《黨的建設》後在日記中感嘆:「共黨因其共產國際百年來之秘密活動,故其紀律最嚴,方法最精,組織最密為任何黨派所不及,因之其手段最毒,情義與道德掃地無餘,設使其人能趨向民族國家之路則幾矣。」

一九四一年初,國民政府斷然取締叛軍,拘捕軍長葉挺,史稱「皖南事變」。蔣介石說:「我們此次處置新四軍事件來說,無論中外人士,大家都知道,這完全是我們整飭軍紀的問題……凡違令亂紀的軍人,在所必懲,至於稱兵作叛,襲擊友軍,侵占防地,妨害抗戰的軍隊,更必然的須解散。」

他還說:「基督的教條,訓勉一般人對於罪人,須要饒恕他七十個七次的罪過,而現在新四軍的罪過,早已超過了七十個七次以上,我們就以耶穌的寬大為懷,對於這種怙惡不悛,執迷不悟的軍隊,也決不能再隱忍,再饒恕,否則就是我們自己犯罪。」(《整飭軍紀加強抗戰》,一九四一)

七七抗日77週年 八年抗戰蔣中正領導
1941年10月18日,英國《倫敦新聞畫刊》以蔣介石為封面,報導中國抗戰的英勇故事,下面的小標題寫道:蔣介石將軍,中國四萬萬人民的偉大領袖,慶祝中華民國30週年國慶日,以及中國戰場上的多項勝利。報導顯示,隨著中日戰局不斷擴大,歐美媒體明顯表達對中國抗戰的同情與支持(世界大同文創)。(翻攝:鍾元/大紀元)

在蔣介石眼中,中共與汪偽都是漢奸,各效其主。一九四三年九月八日,他在日記中寫道:「共黨為俄作倀,汪偽為倭作倀,內憂外患之情勢並未減殺。」

中共有蘇聯撐腰,同時大肆讚揚美式民主,贏得國際輿論同情。蔣介石在一九四四年二月二十六日的日記中說:「中共在美宣傳稱,我軍已不打日敵,而集中力量將攻中共,此與其去年宣傳我政府將投降日敵之手段無異也。可慮者,美國朝野已為其宣傳所惑,信以為真矣!」

一九四四年,抗戰勝利在望,但蔣介石卻不樂觀。他在七月十二日的日記中寫道:「國家前途多難,尤以俄國與中共問題為最大,但此乃關於國家存亡之機。」

中日和約一甲子 蔣介石堅持擁有中國大陸主權
1943年10月10日,蔣介石任國民政府主席。一個月後出席開羅會議,堅決主張戰後日本必須歸還竊佔自中國的所有領土。(台灣省政府)

「一九四五年四月三十日。事情是這樣:那年四月,日軍從開封地區發動進攻,到年底就使中國在軍事上瀕於崩潰的邊緣。因此,根據毛澤東的主要學說制定的,即以游擊戰術為幌子的觀望策略,於一九四四年結束了。這時,中央政府的力量已被日軍的凌厲攻勢大大削弱。毛澤東一看機會來了。為了這個機會,他曾拒絕參加積極的抗日活動,因而使民族統一戰線不能實現。現在,中共中央主席認為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權力鬥爭取得勝利的前景,清晰而現實地在他面前展現出來。蔣介石的軍隊拖垮了,政府機構鬆散了。統一戰線中這個政治盟友已筋疲力盡。一旦發生內戰,成功的機會現在雙方已大致相等。」([蘇]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記》)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抗戰勝利前夜,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未來艱鉅,十倍於抗戰。」對蔣公來說,真正的危機剛剛開始。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之蔣介石】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一九二七年十月,蔣介石第一次離職後訪問日本,二十三日他在東京發表了《告日本國民書》。他說:「明達如貴國朝野人士,對於東亞百年之大計,其必有遠大之懷抱,而於排除我中國國民革命之障礙,亦必與吾人具有同情,而不加以阻止乎?「並切望日本七千萬同文同種之民族,對於我中國革命運動,澈底瞭解,而予以道德及精神上之援助,亦即我兩國根本親善之良謨也。」
  • 一九三二年,蔣介石在陸軍軍官學校演講時預言:「據我看來是西曆一九三六年,……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恐怕就要開始。」「……這次大戰起來的時候,就是我們中國生死存亡的關頭。」(《復興中國之道》,一九三二)
  • 日本自從明治以來,早就有所謂北進的大陸政策與南進的海洋政策。陸軍將蘇聯列為第一大敵,主張北進「先應傾注所有兵力使蘇聯屈服」。海軍則要南進,在東亞驅逐英、美霸主地位後,再對付蘇聯。西安事變前一個月,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日本和德國在柏林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劍指蘇聯。
  • 頭兩次圍剿中共軍隊,國軍主力沒有介入。一九三一年第三次圍剿,國軍主力介入,有所斬獲,因九一八事變而中止。第四次圍剿因熱河抗日,剛進行不到一個月就被迫停止。
  • 中共發現張學良是很可能被統戰成功的,於是向張提出組織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軍,占領蘭州,打通到蘇聯的交通線接收武器。「兄部須立即相約配合紅軍,選定九、十月間的有利時機,決心發動抗日局面,而以占蘭州、打通趙蘇(蘇聯),鞏固內部,出兵綏遠為基本戰略方針。」(《飛機駕駛員海嵐‧里昂所收藏的有關西安事變的重要私人檔案》)
  • 李克農和張學良三月第一次會談的詳細情報被軍統得知。當時軍統潛伏在東北軍六十七軍內部的劉宗漢就將情報匯報給戴笠,包括雙方達成的具體協議內容。連六十七軍內部散發的中共《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也送到戴笠手中。
  • 政變當天,張學良前來見蔣介石。蔣介石質問他對兵變的態度,張謊稱事先不知情。蔣介石說:「爾既不知情,應立即送余回京或至洛陽,則此事尚可收拾。」張卻要蔣介石答應他的條件,方能放人。蔣介石當即義正言辭譴責張的叛徒行為,要他「應即將余槍殺,此外無其他可言也」。張竟用「交人民公斷」威脅。蔣介石憤怒已極:「余身可死,頭可斷,肢體可殘戮,而中華民族之人格與正氣不能不保持。」蔣介石要張學良選擇:立即釋放或當場槍斃。張學良一時無所措手足。
  • 「我們就是要以長久的時間,來固守廣大的空間,要以廣大的空間,來延長抗戰的時間,來消耗敵人的實力,爭取最後的勝利。」(蔣介石)
  • 「淞滬戰役」後,日軍戰略重點南移,向華中集結。日軍裝備在水鄉澤國威力大減。日軍南下,陷入了蔣公的戰略布局。蔣介石說:「日本軍閥雖自以為機詐百出,實際上是冥頑不靈。」「他為所欲為,肆無忌憚。殊不知他的國策與戰略,自開戰以來,始終是受我們的控制。」
  • 「本來父親的觀念是世界性的,不但是中國對日本以德報怨,同時也要求歐美同盟國對德國、意大利以德報怨。他的目的就是要將共產勢力阻絕在亞洲北大陸間,不讓共產勢力蔓延至太平洋。」(《蔣緯國口述自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