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典故

祭灶神是古年俗 像極了古唐風

為什麼祭灶神代稱「黃羊祀灶」?

祭灶神

祭灶神是中國文化中流傳久遠的年俗。上古周朝就規定了「祀灶」,東漢「黃羊祀灶」的本事記載於《後漢書》,現在的人「送灶神」的習俗幾乎和唐朝作法一樣。

祭祀灶神含有什麼奧義?我們來看看「黃羊祀灶」文化典故的示現,品一品中華傳統文化的真髓味兒。

祭灶神「黃羊祀灶」的典故起源古久

「祭灶神」是傳統味傳德馨的一個年俗。黃曆臘月(十二月)二十三日(或有二十四日),民間稱之為小年,是祭祀灶神的節日。關於灶神的記載起源很早,在東漢就的史書中就可以見到。

「黃羊祀灶」的典故起源於東漢,宣帝時有陰氏一家虔誠祀神。這家的兒子陰子方事親至孝、善良仁慈,是個喜善施捨的大慈善家。在一年年末的祭祀日,臘日,清晨祭祀的時候,灶神顯像。陰子方非常欣喜再拜神恩,並以家中黃羊祭祀。自此後,陰子方的財富和田產都急速增殖,累積成了巨富,稱百萬富翁有過之而無不及。陰氏一家的後代三世子孫繁昌興旺也都得了福蔭。後來人因此形成在臘日以黃羊奉祀灶神的風俗。《太平御覽.獸部十六》提到「《古今注》曰:狗一名黃羊。」。

上述這段歷史故事在東漢的史書《後漢書.陰識傳》中有記載,在《東觀漢記.陰興》中也能看到。 《後漢書.陰識傳》記載:

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後,暴至巨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

 《東觀漢記.陰興》記載:

初,陰氏世奉管仲之祀於邑,謂之「相君子」。至子方,以累積恩德,為神所饗,臘日晨炊於灶,神見,再拜受慶。時有黃羊,因以祠之。自是富殖百萬,田至七百頃。後世子孫,常以臘日奉祠灶神以黃羊。

陰子方是個至孝又大慈悲大仁德的人,因此灶神顯像讓他看見了。後來人對灶神的傳說,越來越多,對灶神的稱呼比較常聽到的有:灶君、灶爺、灶王爺、灶王菩薩、灶公、灶母和司命灶君等等。清代黃鉞(公元17501841年)的畫作《畫龢豐協象》畫冊,展現清代的農家送臘迎新的年俗,其中第五幅就是「黃羊祀灶」的年俗。

清代黃鉞的畫作《畫龢豐協象》畫冊中的第五幅「黃羊祀灶」。(台灣故宮博物館藏/公共領域)

中國在古代對天地神靈就心存敬畏,周代就明定有祭祀的種類、禮法,稱為「七祀」,從天子到老百姓都要祭祀的就是灶神,在《禮記.祭法》中就詳細作了規定。人民尊天敬神,同時遵行上令,所以古來在中國祭灶神是一種人人必行的禮儀。見《禮記.祭法》記載:

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王自為立七祀。……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到了現代,民間在黃曆臘月二十三日祭拜灶神是一種風俗。人們準備豐富的祭品,尤其不可少了果子甜品,像是湯圓,也有的用酒糟塗抹在灶門上,還有供奉「灶馬」給灶神乘用。傳說灶神在這一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報人間各家各戶的善惡功過的考察結果,各家各戶在這一天送灶神,又稱「辭灶」。家家戶戶都想討個好「考績」,所以藉「送神」時,甜甜灶神的嘴,希望為自家多美言幾句,保佑來年豐盛。

這種風俗傳自唐代,今天的人送灶神的習俗幾乎和唐朝作法一樣。唐人著錄《輦下歲時記》「灶燈」記載如下:

都人至年夜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帖、灶馬於灶上,以酒糟抹於灶門之上,謂之醉司命,夜於灶裏點燈謂之照虛耗。

到了清代祭祀灶神,宮中內廷還用「黃羊祀灶」,見《燕京歲時記》:

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黃羊,近聞內廷尚用之,民間不見用也。民間祭灶惟用南糖、關東糖、糖餅及清水草豆而已。糖者所以祀神也,清水草豆者所以祀神馬也。祭畢之後,將神像揭下,與千張、元寶等一並焚之。至除夕接神時,再行供奉。是日鞭炮極多,俗謂之小年下。

古代時代,中國人就非常重視感應天地的訊息,誠敬實踐天人合一的生活。陰子方因為敬誠祀神、仁心助人、事親至孝的德行,誠誠懇懇的篤行實踐,他不吝惜利他的付出,因而感動了神,得到的福報更多,成巨富而且福蔭三代子孫。今人若說是「迷信」,恐怕僅僅這兩個自也無法取信於史、取信於人。

「黃羊祀社」的歷史故事,也告訴了現代人要怎樣敬神祀神。恆以澄靜誠敬的心祀神,無所求下「福至心靈」;以神示人的慈悲善行待人接物,自然而然無求而自得,不是這個道理嗎?

參註:清代黃鉞(公元17501841年),字左田,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進士,歷仕乾隆、嘉慶、道光三朝。也是著名的教育家、畫家、藝術評論家,善畫山水與花卉。《畫龢豐協象》一冊共十二幅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責任編輯: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