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去年不給馮小剛面子的原因或揭曉
【大紀元2017年01月11日訊】因為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問題,大陸知名導演馮小剛與萬達董事長王健林之子王思聰在微博上展開「舌戰」,成為2016年影視圈最火爆的一個話題。日前,萬達院線發布的2016年經營簡報或揭開兩人恩怨的「謎底」。
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於去年11月上映,但影片遭到萬達影院的排擠。馮小剛與王思聰在微博展開「舌戰」,二人的口水戰一下子從行業問題,發展到了私企的恩怨。
每日經濟新聞1月11日的報導說,馮小剛是中國電影行業數一數二的票房保證,但作為上市公司的萬達院線,掙錢是第一要務,為甚麼它可以無視馮小剛的票房號召力?答案出現在萬達院線1月10日晚間公布的萬達院線2016年經營簡報上。
簡報顯示,萬達院線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1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9%。其中,票房為76億元,同比增長21%;非票房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101%。(為甚麼76+38=114億,而萬達院線自稱是111億?答案或許得等年報出爐才知道了)。
2016年,萬達在大陸線上票房51億元,占大陸票房超過80%;會員數量突破8000萬。2016年公司觀影人次1.85億,同比增長22%。相比2015年,萬達院線2016年的經營數據算不得出色,增速甚至出現了下滑。不過,在中國電影市場整體表現不佳的背景之下,萬達院線算「優等生」。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大陸電影總票房為457.12億元,同比僅增長3.73%,增幅幾乎為近十年最低;觀影人次為13.72億,同比增長8.89%,國產電影票房占票房總額的58.33%。
一說到院線靠甚麼賺錢,人們首先想到的當然是票房。但實際上,票房收入之外,衍生業務也是影院的重要收入來源。據報導,萬達院線2016年非票房收入達3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4%,同比增長高達101%,遠遠超過票房的增幅。2015年,萬達院線非票房收入約為17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21.25%。
根據公開資料,萬達院線的非票房收入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電影衍生品的銷售收入,比如與影片角色、劇情、道具相關的紀念商品等;二是餐飲產品,可樂、爆米花,這幾乎是觀影的標配;三是廣告收入,其中一部分是貼片廣告,即電影正片前搭載的商業廣告,另一部分則為陣地廣告,即影院內部的燈箱廣告、牆貼廣告等。
外界無從知悉萬達院線究竟賣了多少電影紀念品,或者收了多少廣告費,但它賣了多少爆米花和飲料是明確的:早在2014年3月,萬達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萬達院線2013年賣爆米花(包含飲料)的相關收入高達3.9億元,居大陸院線榜首,占當年總收入41億元的9.5%。
如果還是以9.5%的占比估算,那麼萬達院線2016年可能賣掉了10.5億元的爆米花和飲料。
有業內人士表示,因餐飲食品成本低、利潤高,堪稱是影院最賺錢的行當。因此,爆米花賣得好,業績當然出色。
至此,萬達院線能夠「無視」《我不是潘金蓮》的原因也就找到了:在電影供給充足、萬達掌握優質院線資源、非票房收入(爆米花、廣告等)極速增長的大背景下,或是萬達院線不給馮小剛面子的原因之一。
去年11月的《我不是潘金蓮》排片之爭,不僅令電影票房大漲,也令人關注到中國的娛樂圈中利益爭持變成顯性權力博弈。這場「舌戰」的背後有複雜的個人恩怨。#
責任編輯: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