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1月11日訊】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指出,蝙蝠捕食吃了農藥的昆蟲後,體內累積的重金屬,可能影響大腦內的定位導航系統和記憶學習功能,導致「迷航」,危及族群生存。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吳忠信帶領的研究團隊,投入蝙蝠回聲定位20餘年,近期發表的論文刊登於期刊「Neuroreport」,獲得學界關注。
蝙蝠引以為傲的「回聲定位」能力,常是科幻小說和電影的題材。但研究團隊卻發現,台灣一些地區的蝙蝠常會「迷航」,飛行路徑變得紊亂。
吳忠信表示,蝙蝠對農業提供很高價值的生態服務,例如協助植物傳粉、防治植物病蟲害,蝙蝠的糞便「夜明砂」也是很好的磷肥來源,許多有機農業都在推廣。
然而,研究團隊發現,蝙蝠在捕食昆蟲時,農藥益達胺和高劑量重金屬錳也會透過生物累積,進而不斷堆在蝙蝠體內,達到一定的量後,會損傷蝙蝠腦部的神經元,破壞回聲定位系統。
吳忠信以台灣葉鼻蝠做實驗,發現吃下過量重金屬的蝙蝠,飛行時發出的超聲波聲譜變得殘缺不全。研究團隊再以特製的飛行軌跡分析儀監測,並利用攝影機拍攝裝在蝙蝠身上的LED小燈泡軌跡,發現蝙蝠原本有規律的飛行路徑變得紊亂,甚至喪失捕捉昆蟲的能力。
吳忠信說,近幾年來各地蝙蝠洞的蝙蝠數量都有降低,合理推測與環境中充滿污染源有關,蝙蝠是很好的「生物指標」,可以讓人類了解生活環境中究竟充斥著哪一些環境毒物。
吳忠信希望透過研究,讓社會大眾正視環境污染的嚴重性,降低農藥的使用和控制污染,讓人類學習如何和周邊生物共生共存。(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