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9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徐若水綜合報導)來自德國梅前州最著名的政治人物當屬總理默克爾。而恰恰是她的難民政策,讓其領導的基民盟在當地的議會選舉中失去不少選民,得益者則是右翼民粹主義的另選黨。觀察人士表示,後者的這次強勢表現可能會在明年大選前削弱默克爾的政治地位。
CDU史上最差成績
德國明年將舉行聯邦議會選舉,而東北部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的議會選舉被視為風向標之一。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在默克爾的仕途大本營舉行的這場地方選舉中受挫。
梅前州133萬合格選民9月4日進行州議會選舉投票,389名候選人競選71個席位。該州10年來一直是社會民主黨(SPD)和CDU組成的紅黑大聯盟執政。
投票後的民調顯示:中左翼SPD獲約30.5%選票;反移民和反伊斯蘭的另外選擇黨(AfD)獲約21%選票次之;CDU僅獲19%選票,名列第3位,這也是該黨在梅前州歷史上的最差成績。最終投票結果5日公布。
AfD起初反對歐元,後來成為對默克爾政策不滿選民的另一個選擇。該黨在梅前州的領導人里夫.霍爾姆對支持者說:「今天也許意味著默克爾總理地位末日的開始。」
梅前州曾屬於前東德,也是默克爾的選區所在地。當地是德國失業率較高、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聯邦州之一,就業、養老等也是本次議會選舉選戰中的熱門話題。但選前民調顯示,難民問題已成為最有影響的議題。
「我們能辦到」?
默克爾提出以「我們能辦到」爲口號的難民接收政策,德國去年接納110萬人,今年還將有約30萬人抵達。聯邦政府將盡可能多地通過就業市場安置移民。但負責移民和難民事務的負責人弗蘭克容根.維斯承認,要想讓難民融入社會還需「很漫長的時間和巨大的花費」。
國內反移民情緒出現上升趨勢。9月進行的民調顯示,超過半數德國人認為當前的難民政策是錯誤的。一家右翼組織成員甚至爬上柏林名勝勃蘭登堡門展開橫幅,抗議德國被「伊斯蘭化」。競選連任的梅前州SPD籍州長埃爾溫.賽勒淩也將AfD的崛起歸咎於默克爾的難民政策。
堅守價值觀和原則
默克爾則對此並不認同。她承認政府曾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對難民問題有所忽視,也未充分重視歐盟共同解決難民問題的必要性」。她表示,2004和2005年期間也曾出現難民潮,「但我們把這個問題留給西班牙和其他歐盟外部邊境國家」。儘管已宣布反恐安全計畫,但她仍堅持從去年夏天以來「不設人數上限」的難民接收政策,被媒體稱作「難民總理」。
默克爾強調,大量移民的湧入並不會使德國出現很大變化,「德國仍將是我們所珍愛的那個德國」。她表示,目前要想在歐盟內部就難民問題找到公平的方案,必須付出更多耐心。她認為,發生變化是正常現象,但重要的價值觀和基本原則仍會保持不變,「反映在我們的自由、民主、法治及對社會、市場、經濟的強烈認同上」。
正在中國杭州出席20國集團(G20)峰會的默克爾3日說:「我們沒有因援助難民而在德國減少任何人的福利。事實上,我們在一些地區看到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們沒有從任何人手中剝奪任何東西,仍在實現我們的大目標,也就是在德國保持和改善生活的平等。」
德國民意陷分裂
針對總理默克爾推行的難民政策將對德國造成何種影響,德國之聲委託民調機構8月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8%選民認為「德國將發生更多恐襲」,持相反觀點者僅占38%;51%認同「德國教育及社保體系將不勝重荷」的說法、45%反對;51%相信「德國經濟將得到增強」、45%反對;56%同意「移民讓德國更多元化」、40%反對。
據樂觀估計,照顧難民每年需150億歐元,包括提供食宿、為融入社會而學習德語、接受職業培訓,以及讓兒童進入學校和幼兒園。而由於德國的機械和汽車製造及電子產業占經濟總量的20%,這些工業門類並非難民來源國的傳統行業,意味著難民並不具有相關的工作資歷。
難防難民被洗腦
德國1年前以助人爲樂的熱情接受難民時,安全問題沒有引起很多討論。但如今人們知道,恐怖分子不僅混入難民中,還在難民中招兵買馬。德國憲法保衛局(BfV)已發現逾340起極端伊斯蘭分子在難民營招募事件,以及400多條有關難民中混雜伊斯蘭恐怖組織成員或支持者的線索。證據還顯示,2名在巴黎製造自殺式襲擊的凶手就是經過德國前往法國。
BfV局長漢斯.馬森強調,真實數字可能更高,「保守的伊斯蘭教徒每星期五都要去一個說阿拉伯語的清真寺朝拜……這給極端化創造條件……僅把精力集中在向歐洲派遣襲擊分子的伊斯蘭國(IS)是不夠的,發動恐襲者也可能是完成自我極端化或接到命令的個人」。
但發覺這樣的個人並不容易,洗腦活動也因法律限制和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打破地域限制而難以防範,「這方面我們需要社會的幫助」。德國預防暴力網絡機構(VPN)官員托馬斯.穆克警告,尤其應注意未成年難民的融合問題,一旦這些人落入極端分子的圈子就很難回頭。
接納難民更安全
也有專家認爲,德國的難民政策能提供更多安全保障。《吉哈德約翰》一書作者羅伯特.弗凱克認爲,德國接受成千上萬阿拉伯難民長期而言能讓德國免遭恐襲。他在英國《獨立報》撰文稱,默克爾政府和德國人民通過支持難民表明,德國並非在與伊斯蘭信仰作戰。境內的穆斯林會與極端組織劃清界限,並支持當局的安全工作。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國土安全顧問、反極端主義項目負責人弗朗西斯.湯森也這麽認爲。她稱敘利亞難民能成爲情報部門有價值的信息渠道,也會讓IS失去招兵買馬之地,因為這些人在動盪地區難民營中被洗腦的機會更大。
局外人的「想當然」
在經歷7月的恐怖一星期後,德國陷入不確定和恐懼的氛圍,也令德國人對總理默克爾的難民政策越來越表示懷疑。外界關注她是否會競選明年的四連任。
英國右翼《每日郵報》發表題為「默克爾快完蛋了」的文章,預測她「總理大位岌岌可危」。另一家英國右翼《每日快報》則說:「要求默克爾總理下臺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這類文章都不是駐德記者所寫。從局外人角度看,默克爾打開國門接納逾百萬中東難民,一年後有穆斯林在境內犯下暴力罪行,德國必然民怨沸騰,聯邦政府瀕臨崩潰似乎順理成章。
但推理並不總是符合事實。民調顯示,近70%德國人並不認為政府的難民政策是導致襲擊事件的原因。從目前的情況看,默克爾如果參加明年大選,失敗的機率不高,現在更不可能被推翻。
德國電視一臺的全國民調顯示,默克爾8月的支持率下滑12個百分點至47%。但在回答屬意政黨時,仍有34%受訪者選擇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社民黨22%、綠黨13%、另選黨12%、左翼黨9%、自民黨5%。實際上,默克爾並沒有像樣的對手。左派反對黨勢力很小,而極右翼政黨則飽受內部紛爭的困擾。
民意:引導還是遵從
近年來的事實證明,以處變不驚著稱的默克爾在形勢動蕩時往往更受選民信任。從歐元區危機到英國脫歐,默克爾一直被視為穩健可靠的政治家。儘管有些國際媒體大肆渲染,但德國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生過重大的伊斯蘭恐襲。
不能忽視的是,德國國內圍繞難民政策展開激烈爭論,民意發生分裂。公眾因擔心發生更多恐襲而對移民潮越來越不安。很多人要求政府加強對難民的甄別,或避難申請失敗者應被送回原籍。但沒有一個主要政治人物主張德國應停止接收逃避戰爭的難民,左派甚至批評政府幫助難民不夠盡心盡力。
在德國主流媒體上看不到危言聳聽的報導和評論。發行量最大的《圖片報》積極為難民權利發聲。在襲擊事件發生後,以往立場強硬的政府部長也提醒公眾不要因此而指責所有難民。但目前主流社會的共識過於統一,讓一些人擔心合理意見被邊緣化。
而德國政治領袖的態度也帶來更深層問題,即政府應引導民意,還是遵從民意?默克爾顯然選擇前者。這種行事方式有風險,但她似乎並不打算改變想法。對於是否會爭取連任,默克爾不願明確表態。外界認為,她會等到明年春季才宣布決定。◇
責任編輯:朱涵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