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劍師鑄五把寶劍 贈新唐人武術大賽金獎
【大紀元2016年09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葉蓁美國紐約報導)寶劍贈英雄,每屆新唐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的金獎得主,都會得到一份特殊的禮物——鑄劍大師親手打造的寶劍。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第五屆大賽將帶來五柄各不相同的寶劍,由來自台灣鑄劍世家的陳重智先生傾力鑄造。
陳重智,少室嶺南鑄劍派的第34代傳人,也是台灣青雲鑄劍藝術館的第三代嫡傳。他自幼隨祖父陳天陽學習傳統武術與鑄劍之法,盡得嶺南鑄劍術的真傳。
陳氏鑄劍,謹遵古法,保留了珍貴的傳統鑄劍技藝。今年,陳重智為武術大賽送來的大禮,分別是青釭劍、十絕紫微劍、八卦太極劍、四象青萍劍與天地人三才劍,代表武術大賽的至高榮譽。
「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設五組比賽項目,每組產生一位冠軍。以往四屆大賽的冠軍獎品,是五把一模一樣的寶劍。而陳重智非常珍視新唐人武術大賽的舉辦,根據每個組別的特色,量身定制了五把不同的寶劍。
他說:「大賽舉辦的理念跟我們家族的志向很契合,都是希望把中華傳統武術中最重要的本質傳承下去。」
鑄劍鑄心 學武學做人
陳重智不僅是鑄劍師,也是劍術名家。他介紹,劍不像刀那麼講究實用,也很少在戰場上使用。這是因為:「刀劍這類兵器就像手腳的延伸,在戰場上你若能用智慧克敵,就不需要用劍。」
而劍在中國歷史上又具重要的作用,天子、文人、武將都有佩劍的愛好,將寶劍視為身份、德行的象徵,因此寶劍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
無論練劍、鑄劍,陳重智的祖父都注重他的武德培養。陳重智說,祖父對他最大的影響,就是不為名利而鑄劍。祖父常常講:「手中有刀劍,心中無殺意;手中無刀劍,心中有慧劍,慧劍斬心魔。」
練劍、鑄劍同修行一樣,要讓自己的心態平和,層次昇華。說到底,鑄劍鑄的就是人心。
劍者,檢也。鑄劍師需要不斷地自省修身,才能領會傳統文化中武德的精髓,打造一把好劍。在陳重智看來,鑄劍不只是打鐵的表面功夫,更反映了鑄劍師的心胸與禀性。他說,製作者的心胸開闊,做出來的東西才會大氣,傳遞正氣。
傳統武術也是如此,更注重在內心道德層面要求習武者。他說:「拳打得到不到位不重要,重點還是做人,尊重傳統,尊重道德。其實今天做各行各業,都需要擁有這樣的心。」
守住傳統,在今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陳重智表示,要想成長為一代武術大師,就應該像過去傳統的方式訓練,該吃的苦也必須承受。他真誠地鼓勵每位參賽選手,希望他們好好加油。
「參與比賽只是了解自己的武功在哪個層次,回去以後要讓自己接受更嚴酷的訓練,提高武藝。這樣我們的中華武術才能夠在全世界廣為傳播。」
五把名劍凝聚鑄劍師苦心
歷史上流傳著許多有關名劍的傳說。來自鑄劍世家的這五柄寶劍,也各具深厚的文化內涵:
青釭劍,贈予男子器械組。這把劍本是曹操配劍,賜予大將夏侯恩,後來在長坂坡之戰被趙雲奪走。陳重智再造這把歷史名劍,採取具有魏晉特色的龍首造型,一為彰顯曹操的武功與尊貴,二為讚揚趙雲威猛與忠勇。
紫微劍是文人劍的一種,是聖人孔子周遊列國、教化四方的隨身佩劍。紫微星乃萬星之首,象徵著孔門儒學是華夏子孫心中的重要地位,代表著至高、至真、至善的文人理想。女子習劍,同樣以修身養德為基礎,而招式更為輕靈秀美。女子器械組得賜陳重智的十絕紫微劍,相得益彰。
高手出拳,全身勁力來回鼓盪,猶如太極、五行、八卦循環往復,周流不息。與持兵器不同,赤手空拳對敵,乃是以柔克剛,故陳重智以八卦太極劍贈男子拳術組。
東漢光武帝曾舞劍於蓮花池畔,忽見蜻蜓穿花分葉,身姿輕盈飄飛在浮萍之中,遂將手持寶劍名為「青萍」。四象青萍劍暗喻女子練武時輕盈曼妙的身法,故贈予女子拳術組。
《易》書中,天、地、人三才是宇宙世界的總括,代表著完整無暇、至高無上之意。遠古時代,黃帝派將領出征四方,解救百姓,合乎天、地、人之道,故賜三才劍作為信物。陳重智鍛造的天地人三才劍,贈予南方拳術組,表達對習武者承襲傳統、發揚武德之期望。
陳重智表示:「新唐人武術大賽旨在推廣傳統武術,我也懷著同樣的心情為大賽鑄劍,希望我的劍送給第一名選手,能夠讓他像典範一樣,將回歸傳統、發揚傳統武術的精神影響更多的人。」#
責任編輯:楊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