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吃糖有害心臟 美糖業被曝收買學界掩蓋真相

美媒盤點與飲食業合作的「科研成果」

人氣: 143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16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潔雲綜合報導)本週一(12日),《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發表一篇特稿,披露美國糖業協會在1960年代曾資助科學家發表有利於產業的研究成果。

據路透社報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群學者撰文披露,哈佛大學地下室收藏有一批信件,確鑿表明該校兩名最有聲望的營養學家受製糖業資助,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67年發表的論文中,有意掩蓋攝入糖分與罹患冠心病之間的關聯,轉而強調脂肪和膽固醇這兩個飲食誘因。

據悉,資助該研究的是(美國)糖研究基金會(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簡稱SRF),即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糖業協會(Sugar Association)的前身。基金會不但為該項研究設立了目標,也在發表前多次向哈佛提出要求審閱了文稿。

加大的研究者們說,其合作「使科學界在糖與心臟病關聯的問題上獲得共識推遲了好幾十年」。專家建議,應將每日糖分攝入量控制在總熱量的十分之一之內,這對於預防作為冠心病誘因的肥胖和糖尿病,其重要性不下於控制飽和脂肪的攝入量。

據悉,糖業協會未就此論文發表評論。

「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指,美國食品政策屢屢被成問題的研究主導;同時,食品飲料企業和貿易組織長期以來也對科學家施加影響,以獲得有利於產品銷售的結論,或扼殺不利的研究成果。以下就是另外四例:

1. 可口可樂的反肥胖倡議

2014年,可口可樂公司捐款150萬美元,啟動了非營利性的「全球能量平衡網絡」(Global Energy Balance Network),旨在讓美國人相信,缺乏鍛練而非不良飲食習慣是肥胖的根源。實際上,運動雖有諸多益處,卻並非兒童肥胖症的主因。

紐約大學營養學教授馬里恩‧奈斯特爾(Marion Nestle)認為,「全球能量平衡網絡只不過是給可口可樂的前線團隊。」他告訴《紐約時報》:「可口可樂的策略很清楚:讓科研人員搞亂科學,分散對飲食的注意力。」該網絡已於去年11月關閉。

碳酸飲料企業資助的研究多否認碳酸飲料和肥胖的關聯,否定機率比獨立研究高五倍。(pixabay)

2. 相關企業資助的研究多否認碳酸飲料和肥胖的關聯

據《Plos醫學》(Plos Medicine)期刊,有利益瓜葛的研究如百事可樂公司和美國飲料協會的報告更多否認碳酸飲料和肥胖之間的關聯,甚至比獨立研究否定這一點的機率高出五倍。

據美國心臟病學會出版的《循環》(Circulation)雜誌2013年發表的獨立研究,含糖飲料不僅影響腰圍,還會導致死亡和殘疾。有關研究認為,全球每年有18,4000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的病例應歸罪於含糖飲料。

3. 糖果企業研究自己的產品

由代表雀巢Butterfinger花生奶油巧克力、好時(Hershey’s)和彩虹(Skittles)糖果的貿易協會資助的一項研究表明,吃糖果的孩子往往比不吃糖的孩子瘦。

加州人告食品公司不實宣傳案件多
好時(Hershey’s)的黑巧克力。(Hershey’s)

這項研究的結論在各媒體亮相後,今年6月間,美聯社獨家披露了從高校索要到的電子郵件,指研究者與糖果企業的聯繫可能影響了結論的可靠性。

如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一位營養學教授在寫給論文合作者的電郵中寫道:「我們希望他們(企業)能再改改——論據不足,明顯拼湊。」電郵的附件是這篇論文的摘要。

4. POM Wonderful石榴汁無根據的防病宣傳詞

據《紐約時報》2011年報導,8盎司的一份POM Wonderful石榴汁含糖量為32克,但該公司長期將其宣傳為促進健康的飲品。事實上POM投入了3400萬美元資助石榴汁研究,使之聽上去能預防疾病。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2010年曾提出申訴,指該公司廣告具欺騙性和誤導性。

今年5月,美國上訴法院2015年維持了下級法院的裁決,明令Pom如要宣傳產品有防病功效,須拿出控制良好的、隨機性人體臨床研究。

US-HEALTH-COMPANY-JUSTICE- POMEGRANATE
POM Wonderful石榴汁。(KAREN BLEIER/AFP)

除此之外,美聯社在先前報導中也質疑了另外兩項飲食企業資助的研究:

1. 據《每日郵報》報導,由桂格燕麥公司(Quaker Oats)資助的研究宣稱,「熱麥片比其它早餐更抗飢餓。」

2. 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丹佛電視台報導,研究表明,「減糖(註:Diet,即人工甜味)飲料比水更有助於減肥。」而該研究的資助者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遊說集團。

科研人員需要研究資金,而食品公司又很樂意提供,可以想見,研究結果常常符合企業利益。「赫芬頓郵報」對此評論說,美國的飲食政策經常因行業的研究結果而搖擺不定,這是個長期無解的問題。最糟糕的是,究竟我們還能相信甚麼樣的科學研究呢?

責任編輯:茉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