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之為重,大矣哉!
周朝時的齊國,有個賢人叫王蠋,他屢次給齊湣王進諫,提出關於治國強兵策略,可齊湣王不予採納。於是他退出官場,歸隱入山林。
後來,燕國攻破齊國。燕國大將樂毅 敬佩王蠋的賢良,準備了厚禮請他出山,王蠋卻婉言謝絕了。當時的燕國人都很氣憤,說:「我們的堂堂大將(樂毅)去請,他還不肯出來,架子實在是太大了。要是他還不肯出來,我們就把那個地方的百姓給殺了。」
王蠋聽了,悲涼地說:「齊國即將國破家亡,我還活著幹什麼呢?與其不義地活著,還不如死了好,也免得連累無辜的百姓。」於是,王蠋就自己上吊死了。
齊國為官的人聽說了這事,都讚佩王蠋的高風亮節,同時深受鼓舞地說:「一個布衣,都可以做到不事二主,何況我們這些吃朝廷俸祿的人呢?」他們找到齊湣王的兒子法章,把他立為新國君,重新奪回了齊國。而樂毅將軍知道王蠋已死,為他修好墳墓,祭拜以後才離開齊國。
歷史上仲連義不帝秦,秦軍被他的義氣所感,所以退兵,趙國才得以保全。王蠋講求道義,不事二主,自經而死,所以才鼓舞起齊國的士氣,使齊國最終沒有被燕國滅掉。君主如果講求道義,那麼百姓就會心服口服;如果全國百姓都講求道義,那麼敵國也不敢來攻打了啊!
義之為重,大矣哉!
小孩的道義感化了強盜
漢朝有個叫魏譚的人,小時候鬧災荒,在逃難途中,被一群饑餓的強盜抓去了。一起被抓的還有幾十個小孩,都被繩子捆著,強盜準備把他們一個個依次煮了吃掉。
強盜看魏譚忠厚老實,就叫他白天燒火,到了晚上再把他捆起來。
強盜裡邊,有一個叫夷長公的人特別憐憫魏譚。一天夜裡,他偷偷給魏譚解開繩索,愛憐地對他說:「你們這些孩子,以後都會被一個個地煮著吃了。孩子,你還是趁現在快點逃走吧!」
小魏譚卻說:「我為大家燒火,還可以常常吃到你們吃剩的東西,而跟我一起被捉來的,都餓得像稻草,你們別吃他們了,還是吃了我吧。」
夷長公聽了,很受感動,並佩服他小小年紀就如此有義氣。夷長公就把這事講給別的強盜聽。強盜們都很受感動,於是把捉來的人都放走了。
魏譚願意犧牲自己的仁善之心與道義,讓強盜受到感化,那些被抓的人也因此得以倖免。可見,道義的德力之大,足以感化惡如強盜之人。
(據清代蔡振紳《八德須知》)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