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脆的駝鈴聲、滿載貨物的各色駝隊、廣袤的草原、漫天的野花、清澈的河水、快樂的笑臉……文明的靈光亦曾在這裡輝耀,高度發達的城市亦曾不只一兩座。有人說,如果將這些古城串連起來,那麼沿著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南緣就可以看到一條生命和文明的鏈條。而這些位於古稱「西域」地區的繁榮古城,離不開溝通東西方貿易的「絲綢之路」。
這條經由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易往來的通道,輝煌歷史形成於公元前後的兩漢時期,勝於唐代,止於元代,長達十五個世紀。其東起於西漢的首都長安(今西安)或東漢的首都洛陽,經隴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蘭州),然後穿過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門關或陽關,穿過白龍堆到羅布泊地區的樓蘭。由此分為南道、北道,分別通往歐洲、西亞等地,向西方人展示著東方文明。
一千多年走過,幾經滄桑多變幻,殘留的古城、戰道、殘壁、部落、客棧、烈酒默默訴說著昔日的繁盛,而這繁盛背後是其締造者漢武帝的雄才大略。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漢書》記載,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國,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餘里,南北千餘里。東則接漢,厄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也就是說,「西域」是漢朝以來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總稱。
早在漢武帝即位之初,為了共同抗擊屢犯邊境的匈奴,派張騫首次出使西域,聯絡同樣飽受匈奴欺凌的大月氏回敦煌、祁連山舊地。
公元前139年,張騫率100多名精心挑選的隨從,從隴西出發,很快進入河西走廊。不料途中遭遇匈奴騎兵,張騫等人皆被俘虜,並被送到單于的王廷。張騫等被扣留了10年之久,並娶妻生子。
然而,在這10年中,張騫一直沒忘所負使命。10年後的一天,張騫等人終於趁匈奴監視放鬆之機,逃離匈奴地區,繼續向西進發。
他們取道天山南麓的車師,經過焉耆、龜茲,翻過蔥嶺,到達大宛(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康居(在今哈薩克斯坦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大夏(在今阿富汗北部),最後終於到達大月支。此時的大月支人已過上了平靜的生活,不復再有東還並向匈奴復仇的想法。
張騫在大月支停留了一年多,因沒有結果,於公元前128年踏上歸途。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力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其後,趁著匈奴內亂,張騫帶著妻兒,與堂邑父逃出匈奴地區,歷經13年後回到漢朝。漢武帝感其功勳,授其太中大夫。之後,由於張騫隨衛青出征匈奴立功,「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被武帝封為「博望侯」。
雖然張騫沒有達到出使的目的,但因其親歷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國,對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有比較詳細的瞭解,如上述國家出產葡萄、苜蓿、石榴、芝麻、大蒜、蠶豆、黃瓜、獅子、犀牛、汗血寶馬等,這為漢朝開闢通往中亞的交通要道提供寶貴的資料。
在漢武帝詢問西域諸國情況時,張騫稱,由於匈奴勢力強大,所以西域很多國家不得不屈從於匈奴。他著重介紹烏孫國與匈奴的矛盾,並建議招烏孫王東返敦煌一帶,跟漢朝共同抵抗匈奴。這就是「斷匈奴右臂」的戰略。
同時,張騫還建議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用贈送禮物、給予好處的辦法讓他們來朝拜漢天子。如果真能得到他們,並用道義使其為屬,那麼就可以擴大萬里國土,招來不同風俗的人民,使漢朝天子的聲威和恩德傳遍四海內外。漢武帝深以為然,皆予以採納。
在公元前119年,漢軍再次大敗匈奴且控制河西走廊後,漢武帝第二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開啟絲綢之路
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所率使團更為龐大,由300人組成,每人備兩匹馬,帶牛羊萬頭,金帛貨物價值「數千巨萬」。
使團先到了烏孫,烏孫王昆莫接見。張騫向昆莫說明他出使的旨意,因烏孫國國內分裂,昆莫沒有辦法同匈奴徹底決裂,遊說烏孫東返沒有成功,但昆莫對待張騫等人非常友好。
張騫遂又分遣副使持節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一帶)、身毒(今印度)、奄蔡(在鹹海與裏海間)、條支(安息屬國)、犁軒(附屬大秦的埃及亞歷山大城)等國。在安息國,漢朝使者受到二萬人的盛大歡迎。
公元前115年,張騫出使歸來,烏孫派嚮導和使者幾十人隨同他一起到長安,並帶來幾十匹馬,回報和答謝漢天子,順便讓他們窺視漢朝情況,瞭解漢朝的廣大。
漢武帝看到烏孫派使者前來,非常高興。除了熱情招待他們外,還讓他們到處領略漢朝風光。烏孫的使者看到漢朝人多而且財物豐厚,回去報告國王,烏孫國越發重視漢朝。
過了一年多,張騫派出的溝通大夏等國的使者,多半都和所去國家的人一同回到漢朝。於是,西北各國從這時開始和漢朝有了交往。因為這種交往是張騫開創的,所以,後來前往西域各國的漢朝使者都稱「博望侯」,以此取信於外國,外國也因此而信任漢朝使者。
《史記》記載,張騫之後一段時間,出使外國的使者每批多則數百人,少則百餘人,每人所攜帶的東西大體和博望侯所帶的相同。此後出使之事習以為常,所派人數就減少了。
漢朝大致一年要派出的使者,多的時候十餘批,少的時候五、六批。遠的地方,使者八、九年才能回來,近的地方,幾年就可以返回來。
有漢朝使者極力探尋黃河的源頭,認為源頭出在於窴國,那裏的山上盛產玉石,使者們便採回來。漢武帝依據古代圖書加以考查,命名黃河發源的山叫崑崙山。
至於外國使者,除了安息、烏孫等的,包括大宛西邊的小國驩潛、大益,大宛東邊的車師、扜深、蘇薤等國,也都隨漢朝使者來進獻貢品和拜見漢武帝。長安城出現形形色色的西域人,儼然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武帝非常高興。
張騫和漢朝使者的出訪使漢朝與西域和中亞、西亞的交通從此開通,外來文化的輸入也自此開始,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也從此開始演繹或喜或悲的故事。@*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之漢武帝】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謝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