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8月27日訊】澎湖縣文化局今年選定馬公鎖港海域石滬進行修護重建,並配合觀光局澎管處9月推出「澎湖秋瘋季、不熱更樂」的漁業樂鮮體驗活動,開放給遊客體驗。
澎湖縣文化局文資科長洪進業表示,石滬是澎湖先民最傳統的漁技之一,全澎湖各鄉市約有600多口石滬,其中最著名是七美雙心石滬,而北海吉貝島則還保留有大小近百座完整的石滬群,數量最多。
文化局指出,為重振先民賴以討生活之石滬及促進地方觀光特色發展,去年率先在鎖港鎖港紫微宮北側港堤旁的石滬進行初步檢修,因隨著傳統漁業型態的轉變,石滬早在20年前逐漸傾頹消失,至今僅剩下不甚明顯的殘跡,相當可惜。
洪進業表示,馬公鎖港海域共有3座石滬,均屬小型弧形石滬,滬體規模從80公尺至150公尺不等,今年更委請吉貝石滬老師傅謝銘受等10餘人,展開鎖港傾廢石滬修護重建,藉由師傅們的巧手、工法與經驗,歷時近月時間完成,讓石滬原貌完美重現,計畫配合在9月至11月間,澎管處推出「澎湖秋瘋季、不熱更樂」系列活動中的漁業樂鮮體驗活動,開放給遊客體驗。
澎湖縣文化局也期盼透過傾廢的石滬重整,讓後代子孫認識先民智慧及對大海的尊重,達到與海洋環境共生共存概念,同時帶動鎖港海域潮間帶活動,創造文化觀光潛能。(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