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國華人

豆腐正流行 美國飲食文化中的亞洲元素

【大紀元2016年08月27日訊】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一些美國人認為亞洲食物就是炒碎、炒麵或者其他中式食物。如今這種印象已經改變。美國人現在的選擇很多,可以找到日式、泰式、印度菜、緬甸菜以及其他亞洲風味的餐廳。在紀錄片《菜單之外》(Off the Menu)中,導演格蕾絲‧李(Grace Lee)獨闢蹊徑,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來探尋亞太裔美國社群的發展。她的這部紀錄片在夏威夷國際電影節上首映。

導演格蕾絲‧李說,二十多年來,由於亞裔美國人和亞洲移民的增加,美國人變得越來越關注亞洲飲食。格蕾絲·李是韓裔美國人。

她說:「比如,我成長在80年代的密蘇里州哥倫比亞市,那裡亞洲人很少。我們基本上就是在自己家的地下室保存泡菜。我們從來不把泡菜示人。但是正如我們在影片中所講的,泡菜現在是多麼流行,人們把泡菜放在炸玉米餅(quesadillas)里,或是夾在漢堡中,流行程度和是拉差(sriracha)甜辣椒醬差不多。」

豆腐是最近流行於美國人餐桌的另一種食物,甚至於出現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在德克薩斯,父母是台灣移民的加里‧趙(Gary Chiu)經營著一家名為班揚的食品公司(Banyan Foods),這是德州年代最久的豆腐廠。他對格蕾絲講述了他們為拓展更大的市場而開發的一些產品。

加里‧趙說:「2000年,我們開始做豆腐餡雞蛋卷。2005年,我們開始做豆腐餡的墨西哥玉米卷餅(tamales),這是亞洲、德州和墨西哥混搭口味。」

格蕾絲‧李說,加里‧趙的家族產業是亞裔美國人適應其他文化的一個縮影。

她說:「因為裡面有豆腐,這有可能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國或墨西哥食物,但是這確實反映了他們在德州作為亞裔美國人的存在。在德州,有當地文化和墨西哥文化的融合,有當地飲食和墨西哥飲食的交匯。事實上,在豆腐廠里,大多數雇員都是拉丁裔。所以他們也是一種文化的融合。」

《菜單之外》用鏡頭捕捉到了食物在人們生活、家庭互動、文化和社區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在威斯康辛州的橡樹溪市(Oak Creek)的錫克教寺廟,格蕾絲‧李走訪了2012年槍擊事件的發生地點,那時,一名槍手因種族原因實施大規模槍殺,打死六人。當慘劇發生時,錫克教教徒正在準備「琅加」(Langer),一種向所有人免費提供的膳食。

紀錄片中原聲(錫克教寺廟):「放一點腰果、葡萄乾、糖,和鷹嘴豆、咖喱以及印度薩莫薩炸三角一起煮。」

如今,寺廟成員繼續製作和分享這種免費的食物。他們說,這有助於彌合社區傷痛,也是神聖的食物。

女教徒考兒(Kaur)說:「我們相信,食物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肚子是飽的,你才能祈禱,才能與神共融。」

另一位女教徒卡勒卡(Kelake)說:「我們不害怕來寺廟的任何人。我們依舊敞開大門、開放胸懷,向他們提供「琅加」。他們來與我們一起共享「琅加」的時候,我們感到榮幸。」

《菜單之外》探尋之旅的終點是夏威夷,那裡的大多數食物現在都靠進口。但是以前並非如此。那時候,一些當地的夏威夷原住民仍然像祖先一樣採集食物。海逸蕾‧卡瓦羅(Hi’ilei Kawelo)從父親蓋比‧卡瓦羅(Gabby Kawelo)那裡學到了這些技能。

蓋比說:「我一生都是傍水而生,從水中獲取食物。」

海逸蕾說:「但是我們家的支柱是章魚。我們祖上8代人在這個地區基本上都靠它為生。」

海逸蕾說,傳承文化傳統是她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島上的傳統生活方式對她一家意義重大。

「夏威夷傳統宴會『盧奧』(Luau)時,我們仍然是自己採集所有所需食材。『盧奧』宴會的目的就是一家人聚到一起,把耕種的和捕獲的食物放在一起共同享用。你吃的時候,你吃進的是所有那些代代相傳的技能的精髓。食物有魔力,你能在食物中品嘗到背後的愛和歷史。」

導演格蕾絲‧李希望,通過展現食物背後的歷史和故事,《菜單之外》這部紀錄片可以讓人們更好地了解亞太裔美國人的歷程。(轉自美國之音,原標題:美國飲食文化中的亞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