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電力巨頭零售價過高 維州民眾荷包受損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8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清心墨爾本編譯報導)根據能源經濟學家Bruce Mountain的研究數據,三大電力零售商在維州等非監管市場下,零售電價收費是澳洲首都行政區(ACT)的三倍,每年多收取消費者數百澳元電費。《大紀元時報》記者採訪發現,很多墨爾本居民對昂貴的電費都叫苦不迭。

據《時代報》報導,澳洲維權組織GetUp!委託經濟學家Bruce Mountain對三家能源公司AGL、Energy Australia和Origin Energy用戶的零售賬單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南澳用戶支付的零售電費是電力成本的兩倍左右。

在對比了市場上不同電力公司的報價後,Mountain發現維州家庭每年零售電費開支(總電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485澳元,新州(NSW)家庭為444澳元左右,南澳家庭為650澳元。相比之下,首都行政區的家庭只需支付約225澳元,他們的電力市場還沒有放開,仍受到管制。

Mountain先生說,一旦取消管制,價格就會大幅上漲。新州自2015年7月解除管制以來,大零售商的電費已飛漲了10%至15%。

即使和其它非監管市場(如英國)相比,澳洲消費者在電費總額中支付的零售部分也是較高的。按澳元計算,澳洲消費者支付的電費總額是英國的三倍,零售部分大約是英國(18%)的兩倍。

下面的表格詳細介紹了各州及英國電費總額中各項收費的金額,其中包括零售收費以及電力供應商收取的批發費用:

地區

電網收費

批發

聯邦環保收費

電錶

零售收費

總額

Sapn (南澳) 695 370 63 0 650 1778
Enegex (昆士蘭) 643 283 63 0 526 1514
Ausgrid (新州) 669 288 63 0 444 1464
United (維州) 364 274 63 155 485 1341
actewAGL(ACT) 363 288 63 0 225 939
英國 312 514 168 219 1213

墨爾本大學研究員Dylan McConnell說,儘管大部分消費者抱怨電費,但他們並不願意更換電力供應商。「據估計,澳洲平均每人每年看電費賬單的時間只有8分鐘,」 McConnell先生說,大的零售商就利用著大多數消費者的這種心理賺取大筆利潤。

在墨爾本能源研究所近日發布的獨立報告中,McConnell稱如果火力發電廠被關閉,將會使能源市場集中在少數公司手中,這將導致電力批發價格再度大幅上漲。

Mountain說,如果監管機構缺乏有效監管,政府每年都需要補助困難家庭。單在維州,政府每年的補助就高達3億澳元。他還說,澳洲用戶的電費賬單中不僅零售費用高,固定費用也很高,美國大部分地區不收固定費用,英國通常只收取澳洲四分之一的固定費用。「固定費用高意味著消費者購買節能電器或安裝屋頂太陽能板的優勢不太明顯。」

提交給澳洲競爭仲裁庭(Australian Competition Tribunal)的文件顯示,截至2020年,供電公司Jemena、AusNet Services、Powercor、United Energy和CitiPower計劃再增加3.57億澳元的收費。近日供電巨頭們又推出了一項法律報價要求提高電費,Jemena欲多收1.074億澳元的費用,Powercor為7,360萬澳元,AusNet Services為7,098萬澳元,United Energy為6,623萬澳元,CitiPower為3,890萬澳元。

另外,消費者保護團體警告說,數月後太陽能發電回購電價將大幅降低,屆時成千上萬使用太陽能的澳洲家庭每年需多付約1,500澳元的電費。

《大紀元時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墨爾本居民對昂貴的電費都叫苦不迭。

家住墨爾本東區的趙女士從事銷售行業,家庭收入近10萬。她說電費在家庭所有賬單中支出很大,僅次於市政費(Council Fee)。「我們一家三口平時每個季度電費300多元,冬天或夏天還要多交100-200元。聽說安裝太陽能板會比較省電費,但一次性安裝的費用太高了。而且我家是老房子,瓦還不結實。修了瓦再裝太陽能板,要花費近萬元,太貴了!」

從事文案工作的鄧女士家住Surry Hills,年近30的小夫妻收入10萬左右。她對記者分享了省電小竅門。她說:「因為電費在非高峰時段價格省半,我偶爾會在夜裡洗衣服。」鄧女士對高昂的電費不是很滿意,「雖說墨爾本是宜居城市,但現在生活成本越來越高,不如過去宜居了。」

住在Mount Waverley的張女士來墨爾本近2年,暫時租住在房東的後院小屋。她對記者直呼:「電費太高了!我家的電器很多,尤其是熱水器,本身就很費電。一家三口有一個季度電費竟然高達700多元,實在太貴了!」

責任編輯:李欣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