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史】國寶級青銅器背後的故事

皇甫容
大型模仿中國湖北省的古代編鐘。(攝影:任子慧/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452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包括方方面面的生活用具,小到貨幣、銅鏡、熏爐、熨斗(漢魏時期)、宮燈;大到鎮國禮器、樂器、神像、車馬器、兵器等,從現有出土的文物即可領略數千年前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青銅鑄造工藝多樣,組合也非常巧妙,這就需要鑄接、焊接和鉚接,以及鑲嵌、鏤金、磨光、刻劃、蝕刻等技術,需要嫻熟的操作過程,以及對造型設計掌握著豐富的經驗。

其中,現代學界尚不清楚古代蝕刻裝飾技術是如何做到的。蝕刻裝飾,即在春秋戰國時一些銅劍、銅矛上飾有菱形的花紋或火焰紋。

菱形花紋的凹槽由蝕刻而成,然後以含有銅、錫、鐵、硅等元素的另一種合金與兵器的青銅基體接觸,通過接觸面上的擴散,形成美麗規則的紋飾。譬如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均有這種蝕刻裝飾。

越王勾踐劍(Siyuwj/維基百科)

古籍中描述的「龜紋漫理」、「龍澡虹波」等藝術效果,即在兵器上裝飾亮斑、虎皮斑,或如虎皮,或如古松樹皮,或如滿天星雲。凹凸之處色彩深淺有別,這種裝飾技藝具體的形成工藝迄今也尚不清楚。

千年不銹——水銀沁

戰國時期出現「水銀沁」技藝,後盛行於漢唐。經過水銀沁裝飾的銅鏡,表面光澤銀白閃亮,且千年不銹,非常耐腐蝕。

水銀沁技術直到80年代才揭開其中的奧秘。水銀沁銅鏡表面塗有一層厚度僅為數十或數百nm(1nm=10-6mm)的極薄的富錫層,含錫量高達60%以上,而合金的含錫量約為24%。正因表層的富錫量,因此銅鏡拋光後呈現出鑒人毫髮的白亮效果。

古人設計水銀沁銅鏡時,也很好地解決了防銹問題,銅鏡表面的富錫層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逐漸氧化成一層以二氧化錫為主要成分的、透明且又緻密的晶態薄膜。因此水銀沁銅鏡可以。

鎏金

和青銅有關的工藝還包括鎏金技術。西漢時期盛行鎏金技術,鎏金製品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鎏金工藝大致分為:

 

鎏金嵌琉璃鳥形鐏,現藏西安市文物館。(公有領域)

1. 金汞齊(也稱金泥)

先將黃金錘打、剪裁成0.1~0.3毫米的小碎片,按黃金與水銀1:6~8的比例,將黃金加熱至攝氏600~800度,取出迅速投入水銀,攪拌使黃金全部溶解,將溶液倒入沸騰的清水,漂去雜質並冷卻,形成沉澱的泥狀,即「金泥」,封存備用。

2. 抹金

先用烏梅水或李干水將銅器洗淨,用金棍扁平的一端分蘸金泥和鹽、礬的混合液,均勻地塗在銅器表面,均勻推壓後,進行烘烤。最後壓光,即用烏梅水、皂角水輕刷鎏金表面,使其露出閃亮的黃金色,再用瑪瑙工具蘸皂角水,將鍍面推壓平整。一件鎏金器物,需要重複塗抹烘烤四五遍,甚至十幾遍,才會達到所需的厚度和光潔度。

譬如西漢的鎏金嵌琉璃鳥形鐏。鐏是兵器「戈」柄下端圓錐形的金屬套,可以插入土中。無論是造型還是裝飾都非常精美,在青銅兵器中非常罕見。可見古人打仗,手中握把兵器都非常講究設計。

長信宮燈被學者譽為「科學與藝術完美統一」的青銅器具。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宮燈設計非常巧妙,宮女銅像體內中空,中空的右臂與衣袖形成銅燈燈罩,可以自由開合,燃燒產生的煙塵可以通過宮女右臂沉於宮女身體內,構思巧妙,設計理念非常環保。此宮燈曾放置在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中而得名。

長信宮燈(Refrain/維基百科)

鎮國之寶——何尊

何尊是由西周宗室貴族何的製作的禮器,用以盛酒。何尊造型獨到,莊嚴厚重。尊內鑄有銘文122字,銘文大意是:周成王五年四月,成王始在成周營建都城,親自祭天,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周成王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誥,内容講到何的先父追隨周文王,文王受命統轄天下。武王伐紂滅商後,告祭於天說:我將此地作為天下王國的中心,統轄萬民。何的因此作尊,以作紀念。

何尊(巴尼/維基百科)

周成王繼承武王遺訓,將遷都到成周(今洛陽東部),證明周武王滅殷商後籌遷洛邑作為東都的史實。銘文所記與《尚書》、《召誥》等互為補充,是珍貴的西周史料。

銘文出現「宅茲中國」一詞,意思是:要在國之中心治理天下。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何尊的主要金屬成分含銅、鉛、錫,三者所佔比例各不同。

何尊也是第一個出現「德」字的器物。據悉,何尊之前的器物,無論甲骨文還是青銅器,「德」字皆無心。何尊之後的銘文,「德」字始加上了心,由此可知,大周王朝傳承以德治國,垂範後世。

世界第八大奇蹟——曾侯乙編鐘

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鐘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屬於國寶中的至寶。2001年2月,編鐘的複製品前赴巴黎展出,被法國總統希拉克讚不絕口。

隨同編鐘出土的許多青銅器上都刻有「曾侯乙作持」或「曾侯乙作持用終」等類似銘文。在編鐘裡,還有一件鎛鐘,懸掛於編鐘架的正中,上刻銘文記載:楚惠王贈予曾侯乙。

而鎛鐘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楚平王因聽信讒言,殺害伍子胥的父親和兄弟。伍子胥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的重臣,為其著手建造姑蘇城(蘇州城)。楚平王死後,楚昭王繼位。伍子胥聯手孫武攻打楚國郢都,昭王跑到曾國避難。吳國提出把漢水以東的土地劃歸給曾國,作為交換楚昭王的條件。

面臨大兵壓境,利益相誘,曾國國君拒絕伍子胥的要求,沒有把昭王交給他。楚臣申包胥到秦國借兵打敗吳國,楚昭王才得以回國復位。曾國的國君曾侯乙去世後,昭王之子惠王為報答救父之恩,特贈賜精美的鎛鍾進行祭奠。

由於文獻缺乏,找不到任何有關曾侯乙的資料。唯一可行的解釋,曾國就是《左傳》記載的隨國。在東周時期,一國兩名也不在少數。譬如晉國也叫唐國;呂國也稱為甫國;州國則稱為淳於國。

全套編鐘的鑄造技術、造型工藝包括塑樣、製模、作範、裝配鑄型等。鑄型均以陶範組合而成。一件甬鐘的鑄型需要用到136塊範、芯,工藝程序非常複雜。

最令人道奇的是鑄鐘的合金比例。曾侯乙編鐘的合金劑量符合銅6錫1的比例,符合《周禮‧考工記》提供的比例標準:「金有六齊(劑),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

這套精美宏偉的編鐘從埋入地下,到再次面世之時,已隔兩千四百多年,但依然能產生氣勢磅礡、震動人心的千古之聲。這也印證,兩千多年前鑄鐘的合金比例的科學,完好地保持了樂器的本色,穿越數千年,而沒有發生改變。

時至今日,這些精美的青銅器均已千年以上,它們所蘊涵的高超工藝遠遠超越我們對古代的認知,或許,也在提醒世人:崇敬上天的古代先民,他們在擁有豐富的內在時,也同樣擁有燦爛的物質文明、開闊的世界認知,為世人展現出眾多意想不到的奇蹟。@*

參考資料

1、路迪民、王大業:《中國古代冶金與金屬文物》
2、人民報:《科學史上四個轟動世界的夢》
3、滕銘予:《中國古代冶金史》
4、《國粹精華 青銅器鑑賞》 //www.gfqtq.com/en/newsInfo.php?nid=297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1月28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台中科博館將舉行兵馬俑特展,今天讓水禽動物曝光,其中一隻青銅仙鶴,雖然曾經歷火燒水淹,鏽蝕嚴重,但仙鶴俯首啄食小魚肢體動作,栩栩如生,這隻青銅仙鶴在秦陵七號坑出土,當時還有出土十多隻仙鶴,更證實秦始皇想要死後升天的傳說
  • 2月10日,一柄沉睡2000多年的青銅古劍,首次展現在世人眼前,它約80厘米長、3厘米寬,在陽光下泛著幽綠的光芒,彈指其上,鏗鏘之聲不絕於耳,似乎在訴說一段千年來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迎30週年館慶,舉辦「鼎立三十」特展,揭開青銅器的銘文、紋飾、採礦、煉銅、鑄造的歷史文化和科學的面紗,觀眾除能一睹商周時代青銅風采,還能透過鑄造及材料科學的演變過程,體會金屬鑄造在人類文明進展上的重要貢獻。展覽期間有鑄造實作體驗、敲編鐘聽音樂、古銅礦坑採礦等活動,帶領觀眾回到先秦時代,進入採礦、冶煉、鑄造的青銅器世界。
  • 數千年以前,中華先賢以其精巧的技藝、開闊的認知,將智慧和藝術完美地融合在青銅上。中國古代高超的冶金工藝,在神州大地熔鑄出別具風韻的光輝藝術。山水流轉,年華飛逝,而青銅藝術呈現的豐富造型和鑄像,歷經風雨朝代變更,定格歷史瞬間,留下精彩永恆。
  • 你是否有這樣的疑惑,為何古人形容起時間來會用到一寸光陰、一炷香,一刻鐘這樣的詞彙?如果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那就需要了解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了。在西方的鐘錶還未傳入中國以前,古人發明了多種計時工具。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古代的「時鐘」,看看智慧的古人有哪些精巧的發明吧。
  •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它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約五華裡的洨(音淆)河之上,是座石砌拱橋,當地俗稱大石橋,由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大約隋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建成,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是迄今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 明朝有個鄉民鋤田,發現了古城牆的遺址,便順手挖了起來,看見一塊色澤漂亮可愛的石頭,就將這石頭帶回去給自家的小孩做玩具玩耍。過了幾天,他家發現這石頭的奇異之處:每逢中午和晚上子時(23點到凌晨01點),這塊石頭都會「鏗然有聲」的發出鳴響。他覺得奇怪,就將其擺在自家的神龕上。
  • 最甜蜜的「殺手」?一天60克糖,60天後身體會有怎樣的巨變?吃糖也能上癮?戒糖如戒毒?
  • 在中國古代,整個社會處於一個特別良善的狀態,人們重德崇道,對人體、生命科學有著獨到的認知,也因此留下了不一樣的文化遺產。單就鏡子而言,在古文獻中留下了大量傳奇記載,遠超科幻緯度,令人匪夷所思。
  • 進入莫斯科中央地鐵站,像是進入了富麗堂皇的宮殿,高大的大理石立柱,雄偉的拱門,精美的壁畫、浮雕……柔和的燈光照射在大理石柱面,讓人宛如進入了燦然的藝術殿堂。很多遊客在等待地鐵時,常常驚歎於地鐵內部建築的宏偉:這真的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建成的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