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古體詩詞創作

回文詩——鐐銬下的「舞蹈」

關於回文詩的起源,一說《盤中詩》是肇端,一說始於《璇璣圖》,抑或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云:「回文所興,則道原為始」。《盤中詩》與《璇璣圖》皆流傳了下來。而這個「道原」,若是人名,其作卻沒有留存;若是指其他,有人提出與《道德經》有關,則需進一步考證。

不管始於誰,回文詩產生了,且發展著。

歷代流傳下來的回文作品中,最負盛名的,是前秦女子蘇蕙的《璇璣圖》。《晉書.竇滔妻蘇氏傳》記云:「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淒惋,凡八百四十字」。現存《璇璣圖》由八百四十一字排成「文字方陣」(中央一「心」字為後人所加),縱橫各二十九字,讀法上縱、橫、斜、正、反讀、交互讀或退一字、迭一字、四角讀等均可成詩,得三、四、五、六、七言詩不等,如今統計約可得詩七千九百五十八首,因此有「情詩八千」之說,可謂回文之千古力作;

佛門回文《真性頌》圖詩,體現了字字反覆成詩的特點,「……雖二十字,迴環讀之成四十首,計八百字,每首用韻,四至俱通,以表真性無有窮盡也」(宋代桑世昌《回文類聚》卷二);

言「開卷有益」的宋太宗趙光義博學多才,且也是一個回文愛好者,他案頭嘗置一幅五色相間的蘇氏《璇璣圖》,悉心研究;他自己也大量創制回文圖詩,運用回文,宣傳佛教政策,著有《心輪圖》一卷、《蓮華心輪回文偈頌》二十五卷、《懷感回文五七言詩》等;

此外,還有清代吳絳雪的《同心梔子圖》……皆可稱為回文圖詩中的精妙之作。

歷數回文佳品,在一次次讚歎古人智慧的同時,我們也一次次的讚歎漢語神奇的組合功能。

神傳文字所展現出的玄妙神奇,謂為「壯采」;由回文演繹出的這種「神奇」效果,可稱之為「瑰麗」。唐代正統格律詩的盛興,使回文詩逐漸向格律靠攏,遵循正體詩的創作要求,難度上又超越正體詩。從發展角度講,這是回文詩的一次華麗轉身。觀《璇璣圖》固然玄妙,但有些人表示對其中的一些詩並不太喜歡,它「只是能讀出很多詩」,突出展現的更多是文字方面的功能。而唐以後的回文詩,音韻上的和諧,形式上的規範,以及注重表現意境的優美等特點,大為增強了回文體的可讀性與欣賞性。因此,綜觀宋、明、清的回文詩,大體上在這條路上行進著;回文詩人們,在重重束縛下翩翩起舞著。

一路舞來,回文大軍已是浩浩蕩蕩,回文之幟迎風飄揚,格律回文漸入佳境,回文佳作璨若明星。

在回文類裡,有詩、詞、曲、聯等,人們習慣上統稱為「回文詩」。在形式上,有通體回文、雙義回文、雙句回文、本句回文、本篇回文、折疊回文、十字轆轤回文、詩詞合璧回文等等,可謂搖曳生姿,風韻流轉,盡顯奇妍妙態。在現存大量回文詩裡,本篇將列舉幾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感受其體之趣、思之妙、韻之雅。

下面這首詩即是七絕回文:

雨後戲題回文詩 (清)愛新覺羅.玄燁

雲收曉景霽煙開,曲檻香凝露染苔。

分徑花光清氣爽,紛紛雨思綺文裁。

回文:

裁文綺思雨紛紛,爽氣清光花徑分。

台染露凝香檻曲,開煙霽景曉收雲。

康熙皇帝被譽為「千古一帝」,精通「國學」與「西學」,亦有詩文傳世,在回文領域裡,也留下了這麼一筆。此詩雖為「戲題」,但正反兩讀流暢,皆可成七言絕句(末句「思」字作名詞讀為仄聲,音「」,指心情、心緒),在形式上屬通體式回文。

「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清代大詞人納蘭容若,翩翩才子,亦有回文詞流傳,選其中一首,此體屬雙句回文:

菩薩蠻 清.納蘭性德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

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

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

風剪一絲紅,紅絲一剪風。

此詞特點是下一句為上一句的回讀,逐句回文構成一首詞。作成的回文詞仍要符合原詞牌的格律,這是作回文詞的要求,因此,能作回文的詞牌並不多,常用的有《虞美人》、《浣溪沙》、《菩薩蠻》、《西江月》等。

回文詩應該說是一種精緻的藝術,就如中國畫因「工筆」與「寫意」的技法不同而表現出了不同畫風,回文詩寫作上很有「工筆」的特色。宋代周知微的七律回文詩《題龜山》(亦有說為蘇軾,名為《題金山寺》),被譽為以往「回文體之無上佳制」,來欣賞這幅「工筆畫」:

題龜山 宋.周知微

潮回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鷗輕。

回文:

輕鷗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回潮。

此詩寫景優美、細膩,對仗工穩,且讀來順逆流暢,確為佳制。

有一種小詩被古代文人稱為詩中「袖珍品」,頗具雅趣,因其小巧可愛、玲瓏別緻,只有十個字,迴環往返卻能構成一首詩,稱作「十字轆轤回文詩」,還有別稱,如連理回文、鴛鴦交頸十字回文等。請看下面這首詩:

柳荷圖

和風拂柳映清波魚戲荷

七絕:

和風拂柳映清波,柳映清波魚戲荷。

荷戲魚波清映柳,波清映柳拂風和。

此種詩體由十字構成,讀時十個字位置不變,運用頂針與回文相結合的方法,可將這十個字變成一首二十八字的七言絕句。因小詩很短,這十個字又多次重複,創制時除了要考慮字詞往返銜接的順暢外,還要注意音韻的和諧,若平仄調整不開、不去押韻,讀時多少會出現拗口的現象。這便涉及到了此體的格律:△○●●●○△,⊙●△(空心為平聲,實心為仄聲,△為韻腳),整句只有第八字⊙可平可仄,1、7、10字為平聲韻腳。依律填制,可構成七絕體,使平仄錯落有致,音節諧婉,產生一種音韻美與環復美。這也正體現出格律的功用。

清代李暘的《春閨》回文,讀著也別有一番意趣,其詩以本句回文的形式構成。本句回文是在一句內完成一個回復過程,即每句的前半句與後半句互為回文,也稱就句回文。

春閨 其一

垂簾畫閣畫簾垂,誰繫懷思懷系誰?

影弄花枝花弄影,絲牽柳線柳牽絲。

臉波橫淚橫波臉,眉黛愁濃愁黛眉。

永夜寒燈寒夜永,期歸夢還夢歸期。

更為絕妙的,是清代才女張芬的一首詩,題為《寄懷素窗陸妹》,正讀為七律,倒讀可成《虞美人》詞。

正讀:七律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靜燈殘未得留。

風冷結陰寒落葉,別離長倚望高樓。

遲遲月影移斜竹,疊疊詩餘賦旅愁。

將欲斷腸隨斷夢,雁飛連陣幾聲秋。

倒讀:虞美人

秋聲幾陣連飛雁,

夢斷隨腸斷。

將欲愁旅賦余詩,

疊疊竹斜移影月遲遲。

樓高倚望長離別,

葉落寒陰結。

冷風留得未殘燈,

靜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此種詩詞合璧回文體,極其嚴謹,有固定的格律,須先以七律入手,作七律的同時亦要考慮詞的順暢與要求。此體格律上字字平仄固定,錘錘定音,每字平仄上沒有活動的餘地,且還涉及到詩與詞的用韻,因此,作七律時,詞的韻腳便要選定並在其中固定位置上下好,結合這些韻腳使七律組織成篇。這一過程,實際也是詩與詞同時創作的過程。張芬此體正讀的詩、倒讀的詞皆流暢,頗具意境,且符合詩、詞各自的格律與要求,詞更優於詩,整體看是一篇佳作。

清代朱杏蓀也有一首詩詞合璧回文體詩,其詩可讀出正反七律兩首、正反《虞美人》兩首(即四讀回文),格律與此體差不多,只是首句不入韻,在用韻上要比此體複雜些。此合璧回文體可說是融詩、詞、回文、律詩韻、詞韻等多元素於一體的高度濃縮體,格律上雖嚴謹,卻因此成就了這一精彩的詩格。由此,怎麼論斷呢,有人覺得嚴格的規範會扼殺藝術,但若才力能及、運用得當,嚴格的規範下更會成就藝術。

難度與精彩總是並行。有人稱回文這種藝術形式為「戴著鐐銬跳舞」,誠然。但是,我們在驚歎那些高妙之作時,也會感歎:即便是戴著鐐銬,也可以跳出絕美的舞蹈。回文詩的至高境界,所展現、所見的只是那絕美、如行雲流水般的「舞蹈」;而那「鐐銬」,存在,卻已無形。

品味回文,從優秀作品中可投射出,作者們創作時一定是嚴謹認真、付出了心血的,展現技巧的同時注重意境,才使作品具有了高度與水準,得到廣泛認可從而廣為流傳。那麼,可以說,寫作者們的態度與詩作的質量這兩個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回文詩的發展方向:是嬉游、徘徊於文字遊戲的「低谷」還是昂首闊步登上文化的大雅之堂。於今也是這樣。我祈盼是後者。

基於回文詩的獨特魅力,筆者也喜愛回文,也常用它來達意抒懷。如所作七絕雙義回文《師植清蓮》:

師植清蓮

圓圓碧葉浪層翻,潤潤瑩珠雨滴痕。

千萬蓮成栽昔日,牽心遠掛念師恩。

回文:

恩師念掛遠心牽,日昔栽成蓮萬千。

痕滴雨珠瑩潤潤,翻層浪葉碧圓圓。

(所用平水韻,正讀上平聲元韻,逆回下平聲先韻)

此體是回文詩中的一種形式,正讀反讀展現雙重意思,稱作雙義回文(也叫雙篇回文),雖有時只以一處之巧構成「雙義」,卻因此而體現出回文詩的功用。此詩正讀意在念種蓮人(念師恩),倒讀為師念徒。詩中蓮喻人,珠如淚,詩意略顯傷感,期盼有一天,師徒能夠重聚,不再相望。

如果詩歌是一座百花苑,回文詩在其中就是那一抹奇麗的姿影,幽葩靜放,婉婉流香。驚鴻一瞥,你會驚艷於它的妍容、綽姿;芳華輕觸,便可知曉它的內秀、蕙質。即便是曾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亦絲毫無損它的風華,悠然地,靜處著。

也許有一天,當人們以新的視角重新去審視、研究它時,就會以這樣的名稱冠之:回文文化;當不再抱有成見、以藝術的眼光去欣賞它時,你就會看到它是在以多麼優美的姿態,起舞著。@*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