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北方山水畫巨擘——荆浩 與他的《匡廬圖》

作者:鄭行之

荆浩《匡廬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979
【字號】    
   標籤: tags: , , ,

荊浩,河南沁水人,生卒年不詳。唐末五代時期,因天下動亂,為避世亂,隱居在山西太行山的洪谷,所以有個雅號叫「洪谷子」。荊浩在中國水墨、山水畫的演變史上是一個關鍵性人物,他擅畫巨碑式的山水畫。他還開創了北方山水畫派,與他的弟子關仝在中國繪畫史上合稱「荊關山水」。

《匡廬圖》

荆浩的《匡廬圖》是一幅立軸。水墨畫,絹本。是一幅尺寸頗大的作品,稱得上是屏風式的「大中堂」(大中堂:指以整張宣紙,並以直幅所畫的作品) 。《匡廬圖》這幅畫原本沒有題名,是後人為了著錄問題才給命名的。乾隆56年(1791年)阮元等編撰《石渠寶芨續編·寧壽宮》,將題目改為《匡廬圖》。而這個題名是根據元朝柯九思在畫作上的題跋:「嵐漬晴薰滴翠濃,蒼松絕壁影重重,瀑流飛下三千尺,寫出廬山五老峰」,依照所題跋文的末句而命名。

五代後梁 荊浩《匡廬圖》。(公有領域)

全景式山水

《匡廬圖》描繪的是氣勢磅礴的陡峭群峰,一方瀑布從巍巍重嶂中直瀉而下,險峰之間植了幾株老松,而在平緩的水岸邊和地勢較低的山巒間則錯落地點綴著幾間房舍。

《匡廬圖》的布局是比較全面性的,不僅有崇山峻嶺的巍峨,也有小橋流水的歸隱氣息。整體氣勢雄偉逼人,而細部的刻畫又十分精到,因此被稱爲「全景式山水」。

宋 范寬 巨碑式山水《谿山行旅圖》。(公有領域)

講究「意境」營造的寫實風格

此外,《匡廬圖》也頗具寫實風格。不過他這個寫實跟西洋畫的寫實又不太一樣,西洋畫講求捕捉光影、明暗變化,而且要求畫得逼真,有立體感,幾乎是要求原貌再現的一種描繪方式。而中國山水畫講究的是「意境」的營造,兩種繪畫風格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比如《匡廬圖》,荊浩一筆一筆地以密如雨點的皴法(小斧劈皴或小披麻皴、小雨點皴)耐心地點畫,而且以暈染手法營造一些光滑岩面的特殊效果,「皴染兼備」,以達到畫家自我要求的「意境」。

為什麼中國畫的寫實跟西方的寫實不一樣?這也跟中國人的哲學思想有關係。中國人一向強調「天人合一」,尤其是在早期的山水畫中,這樣的傾向更為明顯。這種寫實是跟自然交融後的寫實,跟西方那種忠實地把光影、單點透視表現出來是完全不一樣的。

中國式的空間感

畫面右邊畫有一片平遠的場景,廣闊的水域,荊浩以類似「小斧劈皴」的筆法畫出汀渚,然後再深深淺淺地連綿成一方水域。寬曠平遠的水域依傍著聳立的巨岩,呈現出強烈對比,這樣的對比也許就是「中國式的空間感」吧。

一片廣闊的水域,悠緩平遠,旁邊有巨石聳立。荆浩《匡廬圖》局部。(公有領域)

畫面的右下方佇立了幾株松樹,松針濃密壯觀,枝椏的結構、紋理也都處理得非常細膩,整體姿態、形貎都生意盎然。這麼精到的功夫並不是憑空得來的,在荆浩的著作《筆法記》(註)中就有關於他寫生的記載。

幾株松樹,枝幹挺拔,松針蓊蓊鬱鬱,蔚為壯觀。五代後梁.荆浩《匡廬圖》局部。(公有領域)

據《筆法記》的記載,他曾經在洪谷中發現了一片千年老松,松皮斑剝蒼古,松幹挺拔高聳,松針蓊蓊鬱鬱,蔚為壯觀。對此,荆浩非常震驚,此後就不斷地對著這些松樹臨摹、寫生,據說寫生了數萬本。因此,《匡廬圖》這幅畫中的松群之所以如此生氣勃發,那是荆浩經過大量的寫生,苦心經營累積得來的成果。

營造的氛圍讓人神往

松樹的左方還有幾幢房舍,其中一間屋子裡擺著一座屏風,戶外則是蜿蜒的籬笆。畫面的構思非常生活化,甚至還描繪出房舍的材質,屋頂上鋪的是茅草或者是瓦片,畫得非常清晰,這些做法不但豐富了畫面,更能讓後人了解古人和大自然交融無間的生活形態。

畫面上點綴了幾戶人家都面對著一片開濶無比的美景。荆浩《匡廬圖》局部。(公有領域)

再沿著山路上去,山徑下邊畫有棧道。古人在蜿蜒的山路上建棧道,把路拓寬,方便行旅往來和行路安全。

古人設法在狹窄的山路修棧道,方便行旅往來。圖為《匡廬圖》局部。(公有領域)

經過一條細細的橋,往左又是另外一處房舍,又是另外一戶人家。這戶人家屋裡擺有桌子、屏風及各種家用器物,因為這屋地勢較高,戶外那片開濶無比的美景,得以盡收眼底。

古人一向服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生命哲學,《匡廬圖》這個作品營造出這樣的氛圍,很讓人神往。

山水畫中的人物都畫得很小 卻是畫中樞紐

中國山水畫有一個共同特色,畫中人物每每畫得非常小,看來好像人物只是個點綴,其實不然,《匡廬圖》的畫面下端有一方水域,一船夫撑著一葉扁舟,悠然自得地引領觀畫者走入他眼前的佳境。因此,在中國的山水畫中,人物其實是整幅畫的精神樞紐。

古人一向服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往往山路就在家後頭,水道就在家門口。荆浩《匡廬圖》局部。(公有領域)

筆法、氣勢都能巧妙交融,渾如一體

對於平緩的近景,荆浩以細緻的手法將之鋪陳得相當寧謐怡人,而相對於中景巨碑般大開大闔的崇山峻嶺,荆浩也顯示出不凡的功力,主峰由類似直立的山體組成,山石的輪廓用富勁道且隨機轉折的筆法勾勒,山壁面使用接近小斧劈、小雨點式的皴法描畫出山岩應有的堅實感。不僅如此,近景和中景兩者互為烘托對照,兩者在筆法、氣勢、布局上都能巧妙交融,渾如一體。

中國山水畫的特殊技法-「皴」

在中國的山水畫中有一個特殊技法--「皴」。皴,是表現山石、峰巒和樹幹表皮的脈絡紋理的一種技法,(畫時先勾輪廓,再用乾墨側筆而畫)。表現山石、峰巒的,主要有披麻皴、雨點皴、卷雲皴、解索皴、牛毛皴、折帶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

這幅畫中所使用的皴法比較接近小斧劈、小雨點、小披麻皴等的皴法。荆浩《匡廬圖》局部。(公有領域)

荆浩在這幅畫中所使用的皴法比較接近小斧劈、小雨點式的皴法,除了以中鋒作點、擢之外,還有以側鋒斜砍的筆法。運用這種「小斧劈」皴去畫山壁,細細砍斫,山岩得以呈現歷盡滄桑而仍屹立不移的堅實感。正因為荆浩畫的山壁有這樣剛礪堅硬的質理,使巨碑式的北方山水畫風格更加突顯與確立。

荆浩研創了「水暈墨染」的技法,特別擅長畫籠罩在雲霧中的山,又擅畫四壁峻厚堅實的山巒,難怪有論者說他的畫是「唐末之冠」。他也十分自負,曾說:「吳道子的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的山水有墨而無筆」,而他自己呢?則是「吾當採二人之所長,成一家之體。」荆浩曾留下自題詩:

筆尖寒樹瘦,墨淡野雲輕,
岩石噴泉窄,山根列水平。

將他畫中風貎詮釋得淋漓盡致。

註:美術史上第一部專論山水畫的著作——《筆法記》

荆浩除了在繪畫技巧、風格方面有實質的「承先啟後」的貢獻外,他還撰寫了《筆法記》這本書。《筆法記》可說是中國美術史上第一部專門論述山水畫的著作,其論述大都集中於山水畫的構思、布局、筆墨的運用等各式技法。

《筆法記》的「六要」跟謝赫的「六法」,在文字上雖有所不同,但在意涵上,兩者確有相通之處。兩者都提到了「氣、韻、思、景、筆、墨」,《筆法記》稱之為「六要」,而謝赫稱「六法」。此外,《筆法記》還有「四勢」的說法,筆法要求具備「筋、肉、骨、氣」等韻味。

荆浩這卷論理性的著作不但為宋代宮廷所收藏,並且也給後人留下了可反覆揣摩運用的論點,對後人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此圖傳為荊浩名作。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說:“中挺一峰,秀拔欲動。而高峰之右,群峰瓚集,如芙蓉初綻,飛瀑一線,扶搖而落。亭屋、橋樑、林木,曲曲掩映,方悟華原(范寬)、營邱(李成)、河陽(郭熙)諸家,無一不脫胎於此者。
  • 在中國佛教隊伍中,畫僧是非常特殊的一派,幾乎歷代都有藝術高僧出現,他們的藝術之光,對中國的文化包括佛教文化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
  • 荊浩是唐末五代的山水畫家,唐末時曾在雙林院繪製壁畫,後來因逃避五代戰亂,隱居於太行山的洪谷,自號洪穀子。他創出筆墨並重的北派山水畫,被後世尊為北方山水畫之祖。
  • 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自然萬物的整體,相得益彰。
  • 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隆重推出「典範與流傳─范寬及其傳派」特展,共計陳列45件畫作,其中鎮館之寶北宋的山水畫大師范寬《谿山行旅圖》從7月1日展至8月13日,另幅被視為具備范寬風格的鉅製《臨流獨坐圖》接續展至9月29日,故宮歡迎民眾觀展,享受美好的心靈饗宴。
  • 命運最坎坷的中國傳世名畫,一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八百多年裡幾經戰火,顛沛流離,五度入宮,四度出宮;另一個是元朝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歷經巧取豪奪之紛擾,於清初竟遭火焚毀容之災,從此身首異處,輾轉漂泊,現分別藏於台北和浙江博物館。
  • 近年來,古典寫實與當代寫實藝術正蔚然復興,16年前創辦於美國的「藝術復興中心」(Art Renewal Center®,簡稱ARC),而今已成為集結全球藝術界同好的權威平台。近日,就寫實藝術創作、教育以及很多讀者關心的藝術品收藏投資的話題,該中心首席運營官卡拉‧萊桑德拉‧羅斯(Kara Lysandra Ross)接受了大紀元的書面採訪。
  • 美國是大中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國書畫最多的地方,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則為其最重要的收藏地之一,藏品規模可用宏富形容,僅經《石渠寳笈》諸編著錄的珍品就多達24件。正在展出的中國書畫精品特展(第二期)是該館為慶祝亞洲部成立一百週年而策劃,側重五代宋元的呈現,將至10月11日結束。
  • 托爾金(J.R.R. Tolkien)的《王者再臨》(The Return of the King)是史詩奇幻三部曲《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最後一部,內容雖直面黑暗,結局卻充滿光明。這是一部充滿希望的故事,無論有多少黑暗跡象,無論有多大的困難,希望都在。在一切看似無望的時刻,這個故事值得我們做為借鏡。
  • 舞蹈是藝術史上最美、最受人喜愛的繪畫題材之一。一些名畫以不同風格描繪這一主題,其中包括歷史畫、肖像畫和風俗畫;它們展示神話人物、貴族和平民肢體的律動,此乃人性最原始的表達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