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7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高雄報導)為了培養學生美感,教育部近年力推美感教育,有縣市教育官員認為成效有限,因為受限經費,連培養美感也有城鄉差距,羨慕都會區「有錢創造美」,偏鄉只能「自然就是美」。
教育部27日在高雄市舉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台中市、高雄市分享推動美感教育的經驗,包括補助弱勢學生觀賞藝文演出、營造美感校園環境,產官學合作等方案,豐富多元的方式,讓不少經費有限的縣市處長望塵莫及。
嘉義縣處長王建龍在討論時提到,羨慕台中、高雄等都會區「有錢能創造美」,在偏鄉地區沒有充足經費與資源只能「自然就是美」。盼教育部重視城鄉資源差距,美感教育除了表象上的意義,更應結合公民教育,培養各種形式上的美,最後還是要轉換為「人心的美」。
前陣子有大學生到教育部抗議,在官員頭上捏爆雞蛋,如果這樣的行為能接受,教育有何作用?他希望美感教育從培養藝術能力開始,也要轉換為同理心、相互尊重,懂得「欣賞」,而非任意批評謾罵。
教育部長潘文忠則談到,美感教育要營造出一種態度、習慣,最後變成一種感染力,要讓台灣下一代的國民,學會「不能忍受」缺乏美感的環境。潘文忠也認為,美感教育應提升到人心的美,對於城鄉資源差距的問題,他建議各縣市可搭建跨局處的合作平台。◇
責任編輯:杜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