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紐約主流喪葬業 多重受壓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16年07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編譯報導)艾沃里(Joe Aievoli)是布碌崙區4個喪葬服務公司的老闆,他為了適應社區客人成分的變化,特地在他的殯儀館中設立了特殊的壁爐,供中國客戶為他們死去的親人燒紙錢。而另一個喪葬業家族的第三代傳人考斯格羅夫(Michael Cosgrove)就不那麼幸運了,他賣掉了他在布碌崙的殯儀館。原因是:「我們過去一直為愛爾蘭人或者挪威人舉辦葬禮,可是現在社區裡都是中國人。」

商業媒體《克萊恩》( Crain’s)一篇署名為記者波特克維茨(Hilary Potkewitz)的長篇調查報導說,紐約市的喪葬服務公司數量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下降了44%。市健康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市有殯儀館475家,而在1990年有841家。但上面例子中,兩家殯儀館面臨的社區居民族裔變化,只是導致這個行業變遷的多個原因之一。

地價上漲 幹什麼都不如賣房地產

文章說,紐約地產的所謂「高檔化」即「貴族化」趨勢是導致很多喪葬業關閉轉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試想一下,很多殯儀館的地價高達幾百萬、上千萬美元,而每年接到的葬禮訂單只有百八十個,在這種情況下,有幾個人能抗得住誘惑不把房子賣了呢?

來看看幾個前殯儀館的地價吧:2014年,日落公園一家1912年成立的「考斯格羅夫父子殯儀館」(Michael Cosgrove & Son funeral home),賣了2,125萬美元;柯布爾山(Cobble Hill)1946年成立的的多米尼克庫斯馬諾法庭街殯儀館(Dominic J Cusimano Court Street Funeral Home),賣了455萬美元;去年成交的其他幾個殯儀館賣價也都在幾百萬美元以上。開發商們買下殯儀館後,多數都是用來建設商品住宅房賺大錢。

殯儀館事業一般都是家族企業,主人們也不想賣掉祖上的事業,但是他們的後代越來越不願子承父業,老輩們還要考慮他們退休以後的生活,所以只能忍痛割愛了。

人均壽命延長 殯儀館供過於求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紐約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現在人們相信,70歲的老人還能活17年,平均死亡年齡已經達到了81歲,因此年死亡人數逐年減少,比如,在1989年,一年有76,000人過世;而在2014年,只有53,000人死亡。要知道,這期間是紐約人口暴增了120萬的時期。這個事實直接讓靠死人吃飯的喪葬行業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局面。

上面提到的殯儀館老闆艾沃里表示,現代醫學的發達,治癒了很多以前導致人們死亡的疾病,比如心臟病、愛滋病,「我絕對贊成,相信我。」他說,他看到一個72歲的老翁賣了紐約的房產,到加州又過了25年時光,「這真是了不起啊,但是就這個行業來說,這確實對喪葬業不利啊。」以刻墓碑為業的卡薩拉(Michael Cassara)也說:「我不想聽起來像一個可憐的刻墓碑的人,但是你看看公園坡一帶的人,平均年齡只有36歲!你能感覺到死亡率確實會一路下降。」

傳統在變 老式殯儀館走到死胡同

《克萊恩》的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紐約人拋棄了傳統的土葬儀式,包括:入棺、屍體防腐、守靈、護柩和入土等,改為價格實惠、儀式簡約的火葬。從1999年到2013年,紐約州火葬的數量增加了95%。隨著近一半的傳統殯儀館的消失,火葬服務公司卻增加了30%。這樣做首先是經濟方面的考慮。

根據「全國殯葬董事協會」(National Funeral Directors)的數據,傳統土葬服務費差不多就需要8500美元;紐約的費用通常會超過這個平均值,因為這裏的土地太貴,一個容納三口棺材的墓地價格從10年前的10,000美元左右漲到了現在的17,000美元。就是這樣,墓地還很難買到,很多墓地的穴位都預定空了,有的墓地現在只出售地面上的墓碑面積,地下的已經賣完了。而火葬的服務費只有土葬的一半,甚至更低。骨灰盒也肯定比棺材佔地面積小,實在不行隨身攜帶都可以。

放棄土葬的另一個原因是,當代人生活方式的變化導致死者親屬們不容易聚集在一起。以前,按照葬禮儀式,百十號人要在一起守靈三天。這個要求在現代社會實難達到,大家都是上班的人,有的公司請一天假都費勁,你讓人大老遠回來守靈,弄不好需要一週的假期。所以人們越來越不適應過去老人們傳下來的葬禮形式。你也可以說,現在的人變「世俗」了,更重視活人或者眼前的利益了。◇

責任編輯:周美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