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揠苗助長的加薪政策
【大紀元2016年07月27日訊】低薪、血汗經濟的聲音這幾年響徹台灣雲霄,大家也都努力找尋病因並提出良策。其中,「加薪帶動經濟成長」不但政客大聲主張,連經濟學者也大力推銷。認為「產業先賺到錢,再分享給勞工」是過去的思維,並期盼新政府換個思維,把「利潤驅動」的經濟成長模式,變成「薪資驅動」的成長模式,直接用政府力量介入勞動市場,改變勞動市場條件。
這樣的主張和呼籲,讓我的腦中立即浮現出已故的蔣碩傑院士在近30年前所寫的一篇時論,該文的題目是「『揠苗助長』的經濟政策」,該文正是對「政府介入勞動市場」將產生不良後果提出警訊。蔣先生開文即引用亞聖孟子提出的一則寓言,說明不懂事物生長的基本原理,而妄用人為的手段來加速其成長的愚蠢。
那就是孟子在公孫丑章句上所講的:「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這一段故事,蔣先生說他在高小時讀了之後,真佩服孟子之善於說笑話。但是讀到下面孟子接著說:「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的時候,蔣先生又覺得孟子未免有些太誇張;因為蔣先生那時覺得天下哪有這許多揠苗助長的蠢人?果如其然,大家豈不要餓死了麼?
不料蔣先生進入大學攻讀經濟學後,竟逐漸發現,不論在落後或先進的國家,與「揠苗助長」性質相同的經濟政策真是相當的普遍。令人擔憂的是,尤其在民主的國家,「揠苗助長」性的經濟政策更具有令人難以抗拒的政治壓力。因為搞政治,必須要靠群眾的支持;尤其以在民主的政體之下為然。可是群眾不是都能深謀遠慮,而又瞭解經濟成長的基本原理的。大多數只能見近利,而無長遠眼力;因此易為自身目前的利害所左右。若有野心的政治家以立竿見影之政策相號召,就很容易響應追從。可是這種號稱有立竿見影效果的策略,多半就是「揠苗助長」性的手段;正如孟子所說:「助之(苗)長者,揠苗者也。」而其後果,也正是:「非徒無益,而又害之。」這真是民主政治的悲哀!
蔣先生舉出諸多歷史案例,其中就有「硬將工資提高的後果」,蔣先生是這樣說的:「本來經濟學上分析勞工實質工資之決定,其結論多認為工資決定於勞工之邊際生產力之價值。此處所指之生產力,非通常統計中所見之平均生產力,而是勞工之邊際生產力。如果我們用種種人為的干擾,來硬將工資提高到原來的邊際生產力以上的話,那麼有關的廠商會發現有些邊際勞工,在這工資之下,不再值得僱用,遂將其解僱,直到剩下的勞工邊際生產力都至少能與新工資水準相等為止。那麼,雖然仍被留用的工人的薪資是被提高了,但被解僱的工人的工資卻完全喪失了。
如果他們都轉到別處工資尚未被強制提高的產業去尋找工作,而那裡的工會不加阻擋的話,那麼那些工業的勞工供給突然增加,那裡的工資就有被競爭而扯低的危險。如果別處的工資都已由其工會強迫提高的話,那麼他們也要解僱他們自己的邊際中生產力不能到達新工資水準的工人,哪有能力吸引別處解僱來的工人呢?結果自然是失業總數要增加了。所以留職工人的工資的提高,是以邊際工人的犧牲而得來的。從整個社會的眼光來看,未必是全民之福。何況勞工成本提高,影響產品價格上昇,招致國內外銷路的減退;並且使企業利潤減低,因而使他們的投資開拓意願亦減低;國家經濟之成長自然將減緩。因此就全體勞工而言,全國之平均真實工資之上升速度反將減緩。豈不有似揠苗助長,反使工人以及全國經濟都受損害麼?」
蔣先生引新加坡在1979年大幅提高工資卻導致嚴重失業與不景氣為例,奉勸勿蹈其覆轍。至於新加坡的例子之實情,下回再談。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