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北美新聞

名校輝煌心孤獨 中國留學生風華正茂卻輕生

【大紀元2016年07月25日訊】2012年10月26日,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中國留學生郭衡(音譯)上吊自殺。

2014年8月21日,加州州立大學富勒爾頓分校中國留學生林旭(音譯)跳樓自殺。

2014年10月15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留學生李揚凱(音譯)跳樓自殺。

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中國留學生小陸(音譯)跳冰湖自殺。

中國留學生年輕的生命不幸時有夭折。留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頻頻亮起紅燈,誰該關註?

賓大心理學專業研究生暢陽回憶,「我剛來的時候住到一個房子,很便宜,因為它其中還在施工。有幾個工人其實也是住在那個房子裏面。多米尼加共和國來的一個工人,他是那個房子裏面的工頭。對我動手動腳,行為很不檢點。就跟幫派一樣的感覺。也很害怕,我也不會去報警。因為覺得報了警察,就算把他抓起來,他出來要報復我怎麽辦?我在這邊又沒有認識的人,也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簡直就是人生的低谷,相當難過」。

賓大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孫立安說,「我自己山東農村的。以前在國內工作過9年時間。 我這麽大年齡出來讀書也是超出了農村人的一種理解能力、想象。我就沒有買房,因為我自己一直有這個夢想,要出來讀書。給他們(父母)帶來的壓力感超過了給他們帶來的光榮感,因為他們不太能理解為什麽要跑到美國來讀書」。

留學經歷中常見的困難除學業壓力、生涯決定、人際關系處理等,留學生群體還會面臨特殊的挑戰。諸如,文化差異所產生的不適感和國際學生身份限制問題等等。 面對挑戰,大多數中國留學生會選擇自我調節的方式。

孫立安說,「比如參加半程馬拉松,跑跑步。我半年時間跑過兩次‘半馬’在這邊。而且成績非常好,挺意外的。通過運動也可以把自己的壓力排泄出去」。

「一個男生叫瑞恩,他在街上畫畫,畫好了以後就放在地上賣。我自己有一段時間也是跟他們一起坐在街上畫畫,還跟流浪漢做朋友。那一段時間真是減壓很大,因為也是有這麽一群人有共同的愛好。我們有一次畫了一副很大的作品,還賣了600刀,超開心」。暢陽說。

如果自我調節效果不佳,中國留學生群體可以尋求其他途徑。例如,學校提供的心理咨詢服務項目。

暢陽描述,「覺得自己是抑郁癥。因為抑郁癥會有註意力不集中,也很容易暴躁,也會自己一個人哭。就是很孤單的那種感覺。覺得自己有飲食癥,暴飲暴食。到一個巔峰時期,我特別難集中,什麽都做不好。壓力很大。當時也有一些自殺傾向,覺得好累啊。自己怎麽做都不行,覺得活不下去的那種感覺。最後去了很多地方,參加了心理咨詢。我們學校CAPS(咨詢與心理服務項目)」。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咨詢與心理服務項目(CAPS),獲得心理咨詢的途徑包括通過電話與心理咨詢師做簡單初評,再進一步預約。或者在開放時間內直接來心理咨詢中心。

賓大咨詢與服務項目國際學生心理專家何宇紅博士解釋,「心理師可能會問你,為什麽你想要打這個電話?或者是今天為什麽進來?然後你有哪一方面的困擾?這樣的困擾大概持續了多長時間?你有沒有試圖解決它?它對你的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影響?然後你現在的感覺怎麽樣?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壓力?你自己的資源有多少」?

高校心理咨詢中心開展的服務內容包括一對一心理咨詢、情侶或夫妻心理咨詢、和一到兩位心理咨詢師引導的團體治療。方式通常以談話為主,也包含遊戲治療和藝術治療。生涯咨詢方面會通過問卷等工具。 而危機治療是針對有嚴重自殺或他殺傾向的學生,用住院的方式保證安全和藥物方面的配合治療。

暢陽說,「去了以後見了好幾個咨詢師,沒有一個很合拍的人。經過了大概兩個咨詢師,我才找到了一個跟我性格配合的咨詢師。她跟我講說,我覺得你可能是註意力缺陷多動癥,ADHD。賓夕法尼亞大學有一個ADHD的咨詢項目。 最後測試了一下,ADHD,沒問題,絕對是ADHD。一開始是很難接受,因為覺得自己有這樣一個生理性的障礙。去跟我很合拍的那個咨詢師在做咨詢,就是認識到了我這些缺陷的反面的長處。比如說,註意力不集中、思維很活躍其實都是創造力的表現。這樣子一來,壓力就沒有了。因為一直是覺得自己不夠努力、不夠集中」。

賓大教育學專業研究生李怡鳴說,「CAPS是我在剛開始學校的orientation(新生指南會)上考慮過 。開始那一個月壓力還挺大的。當時朋友還不是很多,找一個陌生人聊一聊,吐吐槽,也挺好的。 反正我交了學費嘛,這服務我應該享受的」。

何宇紅博士提到,「在一些高校它的國際學生特別多。並不是特別常見,但是也逐漸看得到更多的心理咨詢中心裏面會有一個專門的職位,就像我的職位一樣,會叫做international specialist(國際學生心理專家)」。

美國部分高校還會開設同輩心理咨詢項目,提供心理咨詢的人員一般都是學生。賓大「I Wanna 留學生同輩心理咨詢」項目將於今年暑期開始。

李怡鳴說,「我覺得還傾向於同齡人吧。我覺得這種一切跟同齡人交流的場合或者機會我都期待、挺喜歡的。因為同齡人可能更懂我們現在處於什麽狀態。跟同齡人又知道很多東西,比如說出去玩,或者說怎麽學習」。

何宇紅博士說,「當這個朋輩的心理咨詢員覺得所接受的內容是超過他們訓練背景的,那麼他們是需要及時轉接到更專業的部門裏面去。所以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機制吧」。

2014-2015學年,賓大1800多位中國留學生中大約有12%的中國留學生尋求心理咨詢。

何宇紅博士解釋,「我會覺得如果是從學生的比例來講,可能還是相對來說比較低一點的。我覺得在我們中國文化裏面對心理健康看法有點兩極化。要麽你就健康,要麽你就有病。我覺得其實這樣一種觀念不是特別正確,也不是特別的全面」。

孫立安說,「國內的學校傳統上沒有這些資源。每個人就是在承受這些問題。大部分學校還沒有心理老師吧」。

何宇紅博士進一步解釋,「老話說的叫‘家醜不可外揚’。當自己心理上碰到一些問題的時候,覺得那是不太可以跟別人分享的一些事情。當學業跟自我照顧沖突的時候,我覺得很多人會犧牲掉自我照顧這一部分。包括我的睡眠,包括飲食,包括心理健康這一部分」。

何宇紅博士表示,賓大心理咨詢中心的學生反饋中,絕大多數是正面的經驗,負面經驗多數來自於尚未進入或有困難進入心理咨詢項目的學生。具體表現在,預約排隊時間長、等待預約期間沒有足夠支持等。另外,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基本是免費的。但是如果學生希望尋求校外咨詢,不菲的費用也可能將一些沒有醫療保險的學生拒之門外。那麼,家長方面應該如何註意孩子的身心健康呢?

何宇紅博士說,「在撫養一個孩子的過程中,能更重視心理健康這一部分。允許孩子去表達他們的情緒,去接納他們的情緒。(希望)家長們能夠好好地去經營他們的家庭環境,去經營他們的親子關系。使得他們的孩子在外面受到挫折,在最落寞、最孤獨的時候,仍然覺得自己是有家可以回的,有親人可以依靠的」。

(轉自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