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今(2016)年6月初以來,海溫持續飆過30°C,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7月初在東沙國家公園海域,發現珊瑚大白化先期徵兆,墾丁國家公園潛水者於尼伯特颱風過後,也發現水深5公尺以上造礁珊瑚白化現象。陳昭倫指出,如果西太平洋與南中國海海溫的熱累積效應持續,珊瑚白化將往北推至蘭嶼、綠島、澎湖,9月初將衝擊台灣北部與東北角珊瑚。預計2週內持續展開墾丁海域、東沙內環礁的珊瑚礁白化定量調查。
台灣珊瑚礁學會理事長孟培傑18日表示,珊瑚一般生活在25°C左右,但可以忍受28~29°C,現在海溫約在30°C上下,在出水口等水深5公尺以上的地方,珊瑚礁已經局部性白化。目前發現台中以南海域包括東沙群島、墾丁南灣有珊瑚白化現象,東北角還沒收到白化資訊。
「今年大堡礁發生白化現象也很嚴重,白化一般都是全球性的。」孟培傑說,珊瑚白化約8~10年發生一次,1998年發生全球大白化、2007年台灣有很明顯的白化現象。去年聖嬰現象加上今年1~6月沒有颱風,是否造成今年珊瑚白化很難說,但溫度升高,平均溫度超過珊瑚忍受限度是主因。
孟培傑表示,白化跟海溫有關,雖然沒辦法預防,盡量少到珊瑚礁活動、盡量不要踐踏珊瑚、少排放汙水影響水質,只要不再去破壞珊瑚,留給珊瑚一線生機,珊瑚就可以恢復。此外,政府在這方面投諸人力、經費太少,做珊瑚研究或保育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現在人才已顯出斷層,需要政府出力協助培育。◇
責任編輯: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