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古風悠悠:殫精竭慮、誠心為民的林則徐

作者:吉光羽

放飛自己的胸懷,徜徉外在世界,是映照你內心的一面鏡子,你對外在世界的感受,是內心狀態的投射。(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26
【字號】    
   標籤: tags: , ,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竣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慶十六年(1811)中進士,選庶起士,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自從做官之日起,林則徐就矢志做一個濟世匡時的正直官吏,並表現一個實幹家特有的精神狀態:「於政事無所不用心。」他特別「究心經世之學」,不務虛名。在京城任職期間,他就對當時農業生產的一個主要問題——水利,極為重視,曾利用京師豐富的藏書及檔案,潛心研究畿輔及其他地區的水利問題。

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為了推動生產的發展,歷朝歷代都不得不重視興修水利,其間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治水專家。林則徐完全可以與他們並駕齊驅。他初任地方官時就注意興修水利,以解民困。在江蘇按察使任上,更以其實幹精神為當地官員所佩服,一致推舉他總辦江、浙兩省七府的水利。

道光四年(1824)底,江南高家堰十三堡決口,洪澤湖水外泄到山陰、寶應、高郵、甘泉、江都五州縣及下游之泰州、興華、鹽城、阜寧等處,均被水淹。與洪澤湖相連的淮河是漕運的必經之道,高家堰決口還引起淮河水位下降,造成「黃河淮弱,漕艘稽阻」,清廷為之震驚。由於南河總督張文浩,治水不得力,道光帝將其撤職,並於道光五年(1825)三月下特旨,命正在家鄉為母守喪的林則徐「奪情」,趕赴南河督修堤工。按照當時禮制,官員遇父母喪,須去職在家守喪三年。如今因國事需要,朝廷特命終止守喪,稱為「奪情」(舍家情而務國事)。林則徐深知河工關係到朝廷漕運大計和千百萬人民的生命財產,於是不顧身體多病,毅然接受了「奪情」的諭令,身著素服,不用頂戴,於四月離鄉北上。

為了洞悉水患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林則徐一到治河工地,便毫不遲怠地出門查工。他由六堡迤南逐段驗勘到十三堡決口,又由十三堡迤南查到山盱廳的古溝,複由古溝迤北查工至堰,最後折回六堡,前後十餘天。他沿途駐紮工地,「與僚佐孜孜講畫,毫無倦容。」返回六堡寓所後,又天天往迤北或迤南一帶查看,的確是「昧爽(天還沒亮)視事,夜過半方息。」通過親自查勘險情,林則徐對如何興工,已是胸有成竹了。為了保證南北航道暢通,他一方面向兩江總督魏元煜,建議試行海運,一方面抓緊督催堰工。在施工過程中,林則徐仍是一絲不苟,連下雨天也堅持到現場查工,素服徒步泥濘之中,修堤的民工竟不知他是一位三品大員。由於林則徐實心任事,親自督辦,數月之後堰工告竣。因積勞成疾,林則徐又辭歸故里。

在歸鄉期間,以及後來任官湖北、湖南、江蘇時,林則徐都十分重視興修水利。如道光十年(1830)任湖北布政使時,正值荊州大水,林則徐到任三月,「始而撫恤災黎,繼而勘辦蠲緩,近乃修築堤防」,「殆無片刻之暇」。林則徐最終以他幹練的才能和務實的作風,贏得了人民的愛戴,並受到道光帝的器重。道光十一年(1831)十一月,道光帝以林則徐品學俱優,辦事細心可靠,擢升他為東河河道總督。

東河河道總督,管轄山東、河南兩省境內黃河、運河的修防事。林則徐上任時,正值隆冬,天寒地凍。為讓來年漕運暢通,他立即督促運河兩岸各廳,汛前築壩挑河,插鍁興工,並令山東、河南兩省黃河地段屬吏,防備黃河上游的積冰衝擊堤岸。光下命令還不夠,林則徐深知河工弊端:以往管河官員,多貪污河工款項,中飽私囊,置沿河百姓安危於不顧,雖然朝廷屢屢撥款,卻收效甚微。為剷除往日弊端,林則徐下達命令後,又親赴運河各工段查驗,以防屬吏偷工減料。他不顧天氣寒冷,走遍所屬各廳,汛前後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在查驗過程中,林則徐細心體察,諮訪研求河工形勢和工程品質,對於辦工程不力的屬吏,嚴行紀律。通過實際考察和瞭解情況,林則徐「繪全河形勢於壁,孰夷孰險,一覽而得,群吏不能以虛詞說謊。風氣為之一變!」一次,他到某汛,發現該汛主簿徐恂督工不認真,河床挖得東深西淺,遂將徐恂摘去頂戴,責令重新督工加寬,「並視改正情況,決定其去留。」

不久,林則徐又冒著嚴寒,到河南東部,查驗黃河兩岸河防各廳的料垛。料垛是用高梁稈子、楊柳枝和泥土混合而成的垛子,乃修防堵口的第一要件。然而在以往,這第一要件竟成為河工的第一弊端。很多官吏貪污即從此入手,他們想出許多花樣,或將秸料架井虛空,用朽黑腐爛的秸料充塞,或以新蓋舊,表面用些新料,名曰:「戴帽」。或索性減垛。林則徐深知料垛之積弊,決心一反歷任河督之所為,細心拆驗。他徒步走遍所屬十五廳,將數千料垛一一查驗,對每一料垛都量其高寬,核其丈尺,並觀其新舊虛實,有鬆即抽,有疑即拆。期間,他嚴辦了弄虛作假者,處罰了若干個怠忽職守,使料垛失火者。林則徐每到一地查驗料垛,都有眾多兵夫及居民圍觀,人們對他一絲不苟、認真細心的態度,交口稱讚!林則徐正是以自已的實幹精神,扭轉了河官欺上瞞下的壞風氣,並得到道光皇帝的高度讚揚,說:「向來河臣查驗料垛,治理水患,從未有精核如此者!」

通過對黃河兩岸的實地考察,並廣泛徵求屬員及沿岸人員的意見,同時總結了歷史經驗,林則徐終於研究出了治理黃河的辦法,初步形成了改黃河由山東入海,以根絕河患的方案。但是,由於當時的種種困難,特別是因循守舊思想的束縛,這一方案未能付諸實踐。然而,林則徐在治水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實幹家的作風,卻為世人樹立了榜樣。

提起林則徐,人們自然會想到那位正義凜然、與英國侵略者頑強鬥爭的民族英雄,他領導的禁菸抗英鬥爭,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他的名字也因此而家喻戶曉。其實,在鴉片戰爭之前,作為清朝官員中的這位實幹家林則徐,早已是「賢名滿天下了」。

林則徐處處以國事為重,為政一貫勤勉,且銳意改革財政,興修水利,救災辦賑,政績顯著。自從做官之日起,林則徐就矢志做一個解民疾苦、濟世匡時的正直官吏。正是因為他有一顆愛民如子之心,才不顧多病的身體,堅持奮戰在治水第一線,提出並制定了很多治水良策,林則徐最終以他幹練的才能和務實的作風,贏得了人民的愛戴,並受到道光帝的器重。稱他「動則如此勤勞,弊自絕矣。作官皆當如是,河工尤當如是。吁!若是者鮮矣。」

確實,如林則徐一樣殫精竭慮、誠心為民的官員,實在是太少了。原南河總督張文浩之所以被撤職,直接表現是「治水不力」,更深層次的因素,恐怕是對民眾疾苦漠不關心,因對民「無誠」,所以「無愛」於民,就不會像林則徐那樣竭忠盡智,解民疾苦,根除水患。真正忠勤愛民的官員肯定會有所作為的。儘管因各種客觀原因,不能功行圓滿,人民也會把你的表現看在眼裡,銘記心中。

(事據《清史稿》等)@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