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7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萌騫台灣南投報導)由Butterfly交響樂團、暨南大學、暨大附中及紙教堂共同發起的「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結合大埔里地區16所學校,其中六成是偏鄉小校,共同編織社區與偏鄉的音樂夢,即將於15日舉行成軍4個多月的成果發表會,見證這場音樂社會運動讓偏鄉學童有機會接觸音樂的美好,開啟他們生命的另一扇窗。
埔里「蛹之聲」計畫,秉持委內瑞拉國立青少年管弦樂團系統創辦人何塞.愛博魯的理念,串聯大埔里地區從小學到大學的音樂教育系統,讓弱勢的孩子有機會接觸音樂,盼社會變得更好。
不到半年,從學童、老師、甚至整個學校的氛圍改變了。Butterfly交響樂團指揮劉妙紋表示,在聯合團練時,高中、大學的學生會主動教導國中及國小的孩子,大手拉小手相互扶持,打破過去各練各的、孤芳自賞,音樂把埔里變成一個大家庭。
魚池國中是典型的偏鄉小校,有很大比例的學生屬於隔代教養、經濟弱勢,也就是所謂「貧賤不能移」的學生,長期以來學校也無力引進音樂課程,孩子要學音樂、接觸高價的樂器更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蛹之聲協助下魚池國中成立管樂團後,整個校園氛圍也明顯轉變。校長林家如指出,平日欺負人的和被欺負的一起努力,聰明的孩子會耐心教導平常理都不理的遲鈍孩子,在音樂的世界裡,大家融合在一起,非常不可思議。
「特教生竟能吹薩克斯風」,林家如驚訝地說,前一個月還被同儕欺負到哭,後一個月吹薩克斯風時所展露的自信,令她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同時也讓特教生的媽媽,一位飄洋過海嫁到台灣的新住民非常感動,重新看到孩子的生命價值。
「孩子們演奏得好不好是其次,但音樂潛移默化的力量,確實改變了他們,從畏縮到自信,從暴躁到沉穩下來,孩子更有氣質和禮貌,彷彿也找到努力的目標。」林家如相信這段歷程會在他們往後的人生發揮正向力量。
「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發起人廖嘉展表示,其實一開始他一點把握也沒有,但是經過所有人的努力付出,把不可能化為可能,將音樂變成一種社會運動,成為幫助弱勢小朋友成長的力量和機會,也讓大家在台灣日益艱困的環境中看到社會溫暖的光。
責任編輯:羅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