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健康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同時進行定期篩檢,是預防大腸癌的好方法。」在9日舉行的「新唐人健康展——關心腸健康」上,紐約大學醫學院Laura and Isaac Perlmutter癌症中心臨床副教授、表維醫院(Bellevue)癌症中心總監Jennifer Wu講解「大腸癌的症狀、診斷、篩查、治療和預防」,第一保健副總裁吳燁祺帶來「病人家屬分享」的講題。
Jennifer Wu介紹,每年在美國罹患大腸癌的新患者超過20萬。在美國最常見癌症中,大腸癌排第三。早期大腸癌一般沒有明顯症狀,直到中晚期症狀才明顯,所以需要定期做腸癌篩檢。
另外,近親中有人罹患大腸癌,本人患此病的風險增大,Jennifer Wu建議40歲以後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他說,大腸鏡檢查是重要的大腸癌篩檢方法,因為癌變時間需要5~10年,一般每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早期發現和切除癌變組織,大多數患者存活率增加,甚至可以治癒。
大腸癌的症狀有:大便出血、排出鮮紅的血、排便次數改變、貧血消瘦、腹痛、腹脹、感到壓迫好像要大便等。
很多大腸癌是從大腸息肉轉變而來,如果定期做大腸檢查,去掉息肉,可降低大腸癌的風險。
研究發現,長期食用高脂、低纖維、低鈣高磷等食物,為大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這類飲食包括漢堡、炸薯條、烤肉、炸雞。在飲食上,要多吃新鮮水果、豆類及糙米、燕麥。多做運動,保持心境平和,可降低患腸癌的風險一半以上。
「第一保健」副總裁吳燁祺介紹了針對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的「精準醫療計劃」(Precision Medicine)。患有同種腫瘤的患者,導致其發病的腫瘤細胞中的基因突變可能相距甚遠。腫瘤治療正在逐漸從宏觀的對「症」用藥轉向更微觀的對基因用藥,也就是「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個體化治療已經成為腫瘤治療的公認趨向,基因檢測是腫瘤個體化治療的必要環節,其應用覆蓋腫瘤的易感基因檢測,早期篩查,致病基因確診,個性化用藥指導和預後評價。
吳燁祺還介紹了飲食防癌謹記的「五字」原則:一要淡,少高脂、少鹽;二要素,少吃紅肉;三要雜;四要少;五要粗,植物纖維具有清洗腸道的功能,可預防大腸癌。◇
責任編輯:周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