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易經》中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經》中對於文化的闡釋就是化成天下,根據不同的人文環境來勸化、善化。孔子在註釋《易經》的時候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之人,所得善報自己受用不完,餘慶會遺留給子孫;反之,積不善之人的余惡也會殃及後代。而釋道兩家對於善惡有報的論述就更多了。這裡選取了古籍中的數則故事,將其翻譯以饗讀者,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啟示。
竇禹鈞是五代後周的漁陽人,以詞學出名當世,累官太常少卿,右諫議大夫。他為人篤實純厚,慷慨樂於助人,治家的法則,為一時楷模。
竇禹鈞幼年喪父,事奉其母,非常孝順。三十歲時還沒有兒子。有一天夢見去世的祖父告訴他說:「你命中無子,而且壽命短促,應當及早力行善事……」 竇禹鈞恭敬地承受教誨,從此發願行善。
曾經有一家僕盜用他的錢二百仟,唯恐被查覺。他便寫一張券契「永賣此女,以償還所欠的錢。」掛在他小女兒手臂上,從此遠走高飛,離開了竇家。竇禹鈞憐憫這個小女孩,便燒掉券契,將她撫養長大成人,又為她選擇好對像婚配。
凡宗族親戚有喪事,家貧不能辦的,都資助喪葬;凡見人有遺孤窮困無力嫁娶的,一一幫他婚嫁;許多貧困的朋友以及四方賢士,多仰賴他得以維持生活。
竇禹鈞每年計算收入,除留作夏冬伏臘兩次祭祀以外,其餘都用作濟人之急難。又建造書院數十間,聚集書籍數千卷,聘請名儒為師。凡家貧而有志求學的士人,一概義務收留供給膳宿,讓他安心就讀。由此栽培學子,因而出身,而名登貴顯成為國家人才者甚多。
後來禹鈞又夢其祖父告訴他說:「上天因你有陰德,增延你的福壽三紀,賜你五個兒子各個貴顯榮耀。將來你善終之後,當升天為洞天真人仙位。」於是竇禹鈞更積陰德。他的五個兒子相繼登進士第,長子儀官居尚書,次子儼翰林學士,三子偁參知政事,四子侃官起居郎,五子僖任左補闕,八個孫子也都顯貴。
禹鈞享年八十二歲。臨命終時,自己沐浴辭別親友,談笑自如安詳而終。(《宋史》)@
責任編輯:魏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