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6月30日訊】臺灣復與航空GE235班機去年發生空難,在由臺北松山飛往金門途中墜毀在臺北市基隆河, 飛安會6月30日公布空難調查最終報告,事故原因主要是機師未遵守飛航程序,加上溝通不良,造成連串失誤。
復興墜河空難最終報告 機師未遵守程序
據中央社報導,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今天公布「復興航空GE235」,2015年2月4日上午,在松山機場附近失事,墜毀基隆河,造成43人罹難、15人受傷,飛機墜毀前,還擦撞行駛在環東大道的一輛計程車。
據調查報告,兩名機師在飛航操作上未遵守程序,在飛機初啟動,已發現自動起飛動力控制系統(ATPCS)的備動鈃未亮起時,未放棄起飛,復興航空也未將相關規定,明確規範在相關指令中。
其次,二號發動機出現異常,發生非指令自動順槳後,操控飛行的機師未執行飛航手冊內規範故障識別程序,造成另一名監控飛行的機師對推力系統故障特徵與辨識產生混淆,並將正常運作的一號發動機推力降低。
飛安會發現,兩名機師未遵守ATR72-600型飛機不正常與緊急狀況的標準作業序,及執行起飛時單發動機熄火的程序,造成誤關正常發動機。調查報告也顯示,事故飛機在爬升階段,就喪失發動機力,加上操控駕駛員操作不當,產生一連串失速警告,機師在失速警告時,也未採取時有效的反應。
另根據座艙語音通話紀錄器也顯示,兩位機師未能有效溝通、協調,獲得彼此所知有關發動機狀態資訊。 除失事原因外,飛安會也發現電路不良問題,已建議發動機原廠普惠公司改善。
飛安會:建議復興航空應徹底檢視飛航組員訓練計畫
復興航空GE235基隆河空難與前一次澎湖GE222空難,只相距7個月。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執行長王興中說,調查GE222空難時,已發現復興飛航組員普遍存在不遵守標準作業程序,調查GE235空難時,狀況仍未改善。
飛安會建議,復興航空應徹底檢視飛航組員訓練計畫,改進公司內部品保監督及稽核流程,民航局也應檢討對航空公司監理措施,確保及時並有效改善安全缺失。
復興航空:目前已全力強化飛安
復興航空表示,目前已全力強化飛安。董事長林明昇表示,尊重飛安委員會的調查結果,將持續提升飛安,朝飛安零容忍的決心與執行力邁進。總經理劉東明指出,嚴懲未遵守SOP(標準作業程序)的機師,並透過技術審議會與紀律審議會雙機制,必要時予以淘汰。
劉東明表示,復興航空已陸續邀請世界飛安基金會、空中巴士原廠安全團隊、歐洲必維國際檢驗集團等三大國際級單位駐點指導,全力協助復興航空精進飛安。
對於罹難者善後方面,復興航空統計,至6月底,已與基隆河罹難機組員全數和解,並與逾7成罹難者家屬達成和解,家屬接受每名罹難者新臺幣1,490萬元。傷者與地面受傷者也有5成和解。尚未和解部分仍在積極溝通協調中。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