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17) 尊崇道家

font print 人氣: 257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第三節  尊崇道家

真道輔唐

唐代道家修煉得以廣泛弘揚,求道訪道者非常之多。名醫孫思邈一生以修道和行醫濟世為務,造福世人不計其數,被後世稱為「孫真人」和「藥王」。太宗身邊不乏道家修煉真人輔佐,如王遠知、薛頤、李淳風、袁天罡等等皆是當時名道。

唐高祖李淵尊崇道家。岐平定、王遠知等道士宣稱奉老君之旨,向其密告符命。關於老子護佑李氏的傳說,從李淵起兵至登上皇位,一直不絕。

宋緙絲《青牛老子圖》,老子在函谷關寫下五千言《道德經》,寫完後便騎牛向西而去。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據《舊唐書‧高祖本紀》、《混元聖紀》和《歷代崇道記》等書記載: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與隋武牙郎將宋老生交戰於霍邑,適「會霖雨積旬,愧運不給」,就在此時,忽有霍山神稱奉太上老君命來告訴李淵「必得天下」,並且「八月雨止,路出霍邑東南,吾當濟師」。這樣,到「八月辛巳,高祖引師趨霍邑,斬宋老生,平霍邑」。

《混元聖記》亦稱,李淵「大業十三年丁丑,老君降於終南山,語山人李淳風曰:唐公當受天命。」李淵取得帝位後,據《唐會要‧尊崇道教》載,「武德三年(620年)五月,晉州人吉善行於羊角山,見一老叟,乘白馬朱鬣,儀容甚偉,曰:『謂吾語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賊後,子孫享國千歲。』」李淵聽後,即在羊角山建老君廟,將其作為自己祖先加以祭祀,又將浮山縣改為神山縣,羊角山改為龍角山,並多次親至老子祠拜謁以示崇敬,確認和老子一脈相承之血緣關係。

明張路《老子騎牛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唐高祖李淵所定奉道家為皇家宗教之崇道政策,亦為太宗繼承。

太宗尚未登基之前,就與道士們有密切交往。當時,以法琳為首之佛教徒擁護李建成,而以王遠知為首之道教徒卻擁護太宗。王遠知,是隋唐時期揚州人。其母親在白天睡覺時,夢見靈鳳集其身上,於是有孕,有僧人曾告訴其父說,兒子出生後將是大方士。王遠知自幼機警聰明,博學多才,拜明師求學修道,名重朝野。隋煬帝當晉王時,在揚州召見王遠知,王遠知頭髮一會兒變白,一會兒變黑,讓人驚異。隋煬帝登基後,向他行弟子禮,向他詢問有關神仙之事。隋煬帝要去揚州時,王遠知告訴他不宜遠離京城,隋煬帝沒有聽從,結果在揚州被部下發動兵變縊殺。

唐高祖李淵還未顯達時,王遠知便將天命暗暗透露與他。武德四年(621年),太宗進駐洛陽期間,專程去拜訪洛陽玉清觀住持王遠知。當時,太宗和房玄齡著平民服裝拜訪王遠知,王遠知先前並不認識這二人,迎接他們說:「此中有聖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大吃一驚,這位高人果然名不虛傳,於是以實相告。王遠知說:「即將做太平天子之人,一定要好自珍重。」太宗登帝位後,繼續崇道政策,對王遠知器重非常,想委以重任,只是在王遠知力辭之下而作罷。《舊唐書‧王遠知傳》載:「太宗登極,將加重位,固請歸山。至貞觀九年(635年),敕潤州於茅山置太受觀,並度道士二十七人。」又降璽書稱王遠知「操履夷簡,德業沖粹,摒棄塵雜,棲志虛玄」。

直到貞觀九年(635年),當王遠知預言早已變成現實,而一切都已成為往事,太宗依然懷念王遠知。他為此公開頒布了一道詔書,盡顯對這位世外高人懷念之情。詔書中說:「朕昔在藩朝,早獲問道,眷言風範,無忘寤寐。」(《舊唐書‧王遠知傳》)

滑州道士薛頤,亦向太宗密告符命,謂:「德星守秦分,王當有天下,願王自愛。」對薛頤,太宗在登極之前即授太史丞,累遷太史令。貞觀(627一649年)中,薛頤上表請為道士,太宗為其「置紫府觀於九嵕山,拜頤中大夫,行紫府觀主事。又敕於觀中建一清台,候玄象,有災祥薄蝕謫見等事,隨狀聞奏。」(《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一《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明末坊刊老莊合刻本《道德經》,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太宗於貞觀六年(632年),命修太上老君廟於亳州。(《混元聖記》卷八)太宗並親自主持參與《道德經》研究與弘揚。貞觀十三年(639年),太宗詔國子祭酒孔穎達,沙門慧淨、道士蔡晃入弘文殿談論儒、釋、道三教。貞觀十六年(642年),高麗遣使來唐學道教,太宗命道士敘達等八人前往講授道教經義。(《三國史記‧高句麗本記》)

和西域諸國交往中,有伽沒路國。王玄策至此國,其國王遣使貢獻奇珍異物及地圖,並請中國老子像及《道德經》。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太宗下令玄奘和道士成玄英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由王玄策將老子《道德經》傳入西域諸國(今印度)。(《舊唐書‧西戎》)

宋代《玄奘負笈圖》,現藏東京國立博物館。(公有領域)

唐書載「道」

太宗命魏徵等人撰寫的《隋書‧經籍志》中關於道家的記載,如「道經者,雲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去經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轉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所說之經,亦稟元一之氣,自然而有,非所造為,亦與天尊常在不滅。天地不壞,則蘊而莫傳,劫運若開,其文自見。凡八字,盡道體之奧,謂之天書。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輝照耀,驚心眩目,雖諸天仙,不能省視。天尊之開劫也,乃命天真皇人,改囀天音而辯析之。自天真以下,至於諸仙,輾轉節級,以次相授。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以天尊經歷年載,始一開劫,受法之人,得而寶秘,亦有年限,方始傳授。上品則年久,下品則年近。故今授道者,經四十九年,始得授人。推其大旨,蓋亦歸於仁愛清靜,積而修習,漸致長生,自然神化,或白日登仙,與道合體。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菉》,次受《三洞菉》,次受《洞玄菉》,次受《上清菉》。菉皆素書,紀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受者必先潔齋,然後繼金環一,並諸贄幣,以見於師。師受其贄,以菉授之,仍剖金環,各持其半,雲以為約。弟子得菉,緘而佩之。」(《隋書》卷三十五《經第三十》)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繼隋朝楊堅父子弘揚佛法後,唐朝皇帝或信仰佛教,或信仰道教,但在唐朝社會,卻自唐太宗起,奉行儒、佛、道三教並存的政策,使信仰這三教的人在社會上彼此和諧相處。至於唐太宗李世民,諸多史料表明,他對佛教似乎更情有獨鍾。
  • 在中華古代,大臣向皇帝提意見,是很正常的事。皇帝虛心接受意見,歡迎大臣提意見。而在中共社會,向政府提意見的人卻遭到打擊報復,甚至被關入牢獄,言論自由沒有保障,離古代的道德標準何其遠啊。
  • 中國古代宮廷怎樣過端午節?唐太宗御筆親書「飛白扇」贈予功臣司徒長孫無忌及吏部尚書楊師道,「庶動清風,以增美德」。在慶祝端午的宮中行事中,皇帝在端午日多會以「服翫相賀」,以隨身使用或游藝的小東西賞賜臣下。這個中華傳統文化影響了民間也影響了近鄰的韓國。
  • 堯、舜、禹三位聖君上次滔天洪水後開創本次人類中華五千年神傳文明,教化人民,重德崇道。秦皇漢武一統天下,開疆擴土,欽定國家體制,確立思想文化體系。三國之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聯袂上演千秋大戲,圓滿詮釋「義」之內涵。這些千古英雄人物雖處不同朝代,皆致力於開創、保護神傳文化;亦與不同天朝眾生結緣、演繹新朝新文化。一幕幕大戲,驚天地、泣鬼神,轟轟烈烈,光耀寰宇。
  • 天子為黎民之父。貞觀之時,天下萬民承太宗之福,富足安康,他們敬天信神,共享盛世。自古帝王子女鮮少能得父親直接照料。唐太宗一代雄主,亦為人父,於萬機之中,親自撫養了小女兒晉陽公主和第九子晉王李治——即後來的唐高宗。舐犢之情,於歷史吉光片羽之中,幸可窺見一斑。
  • 唐太宗極為重視文字記載華夏舞台朝朝代代歷史在鑄就人類思想工程中之作用,親令修成《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晉書》六部史書,占清乾隆皇帝所定二十四部正史四分之一。在六部史書的修撰過程中完成一系列正本清源的工程,如史料選取拓展到更為廣闊的史類書籍,包括佛道修煉,特異神跡等,以呈現其朝代賦予之特色。
  • 在《晉書》編修過程中,太宗以萬乘之尊,親自動筆製成《晉宣帝論》、《晉武帝論》、《陸機論》、《王羲之論》等四篇史論。
  • 不同於世上其它國家歷史,華夏舞台以朝代更替方式呈現其獨有之「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文化」特色。貞觀二十二年太宗親撰《帝范》一書,分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誡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十二篇,賜皇太子李治(後為唐高宗),闡述帝王之道,垂范萬世。
  • 說唐高祖即已定都長安,但天下還未一統,群雄割據地方。李淵稱帝,傳檄天下。長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標。隴西薛舉想趁著李淵帝位還沒坐穩,就趁機出兵,攻打長安。薛舉雄踞隴西,擁兵十幾萬,聲勢頗為強盛,是李唐的一大勁敵。
  • 李世民與平陽公主率領的大軍集結,兩下會師,共計二十多萬兵將。李世民治軍嚴明,大軍雖眾,但行軍時隊伍並不凌亂,整齊畫一,軍容氣象自帶威儀。凡經煬帝行宮園苑,悉數罷免守官,並釋放宮女回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