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燈叢話》作者是清代的王椷先生,字凝齋。先生因為孝廉之故出任三楚,為官清廉有惠政,民稱之為賢父母。先生在閒暇之時,奮筆不輟。凡目之所見,耳之所聞,有所裨益則編之於卷,積久成書。旨在勸善去惡,所記者皆實有其事,確有其人。甚得紀曉嵐等當世名士賞識。
王椷所著《秋燈叢話》共十八卷,當代的軼聞遺事多所攝錄。現編譯其中部分故事,以饗讀者。
八十一、賢良張氏得天賜財富
張氏是崇義人,父親殺豬為業沒有兒子,中年才生了她。父親怕養不活,於是求星士占卜。星士說:「格局長壽而且健康。但是夫星適宜年長,否則有刑克之害。」鄰居饒某二十歲還沒有娶媳婦。他聽到了和張氏的父親開玩笑,說:「願意結絲羅之好,備東床之選可以嗎?」張氏之父想到星士的話,應諾了。
等到女兒長到了十五歲,饒某年近四十,家裏還很貧困。父親想改婚到富家,張氏不願意。父親說:「以前就是隻言片語,沒有媒妁。且饒某年紀大了還貧困,怎麼可以為偶呢?」女兒說:「一諾千金不能更改,焉用媒妁?況且大家都知道我是饒氏的媳婦。年長和貧窮是命啊,又能怨誰呢?」父親知道不可改變,於是將女婿招贅在家裏。
張氏屢次規勸父親改業,父親不聽。張氏於是與丈夫遷居到外面,借了一點點錢賣陶器為生。夫婦一起勞苦,在道上背著瓷器,每天飯食不繼,張氏安心無悔。父親生氣他們離去,也不撫恤。
一天張氏和丈夫一起背著瓷器,中途被石頭絆倒。丈夫正在惋惜,張氏說:「我不惋惜瓷器打碎了,而是擔心石頭把後來的人也絆倒。」於是和丈夫挖起石頭。開始地上露出一個小孔,漸漸孔大了,裡面有一堆東西,色黑而類似鉛的很多。於是都搬了回去讓鄰居看,鄰居不認識。拿到市場,有人告訴是銀子。鍛燒果然不錯,家裏於是富裕了。
父親年老業替,張氏接來了贍養。
八十二、大禹治水的驅山鐸
嘉魚的漁人在江心網到了一個大鐵鈴。一晃動他就暈頭要倒。拿回家,家裏人一試驗,則房子震搖幾乎要坍塌。家人害怕的把鈴扔到地上,房子才恢復平靜。漁人於是把鐵鈴拿到原來的地方丟棄了。知道的人說,大禹治水的時候有驅山鐸,應當是此物。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八十三、昧良變畜
藍某是蓉城人,與同村的邱姓交情很好。藍某貧困,邱姓常借給他銀子,不要借據。邱姓去世,他的兒子去討要,藍某不給,且向神盟誓,有「昧良心變畜牲」的誓言。
沒過多久藍某死了。邱家產牛犢,色黃,唯獨在背上有白毛,旋轉成字,就是藍的名姓,筆畫清晰,觀者很多。藍某的兒子去看,牛看見了很淒傷好像要說話。藍某的兒子想買回去,邱姓的兒子不允許,使勁請求邱姓的兒子才同意。
牛到了晚上就跑回去了。再往回拉,就趴在地上不走。該牛比其他的牛勤奮很多,不須鞭策。過了很多年,牛要死了才歸來。藍某的兒子慇勤餵飼,沒過多少天就死了。
徐友親眼見到,是乙丑年的事。@
責任編輯:魏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