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北京最有名的名勝古蹟之一當屬故宮,即原來明清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叫宮城,是皇帝處理政務和與家人居住的地方,它也是目前保存最大、最為完整、完好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
明成祖下令遷都北京後,經過精心的選址,紫禁城建在北京的中心位置,因為皇帝是上天在人間的代表,必然要居於人間的中心。從我們現在看到的故宮的朱牆黃瓦、雕樑畫棟、簷牙高啄,一景一獸無不透露著豪邁、大氣;它的金碧輝煌、雄偉壯觀、肅穆莊嚴也無不體現出天子的至尊。
為何叫紫禁城?
為甚麼叫「紫禁城」呢?古代將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其中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在三垣中心最為耀眼。而紫禁城中的「紫」就取自天上的紫微垣中的「紫」,古人認為紫微星固定不動,眾星都繞著它轉,所以也叫做帝星,它也是天帝住的地方。
「禁」則是禁止的意思。皇帝住的地方當然要門禁森嚴,不是可以隨便出入的地方。因為中國文化講「天人合一」,皇帝是天帝在人間的代表,所以住在紫禁城,紫禁城建在北京城的中心。
走進紫禁城
紫禁城佔地約72萬多平方米。內金水河貫穿整個宮城,象徵著天宮中的銀河。其背山(景山)面水(金水河)被視為絕佳的風水。《周禮》有云:前有照,後有靠,此風水之寶地。
紫禁城的四座大門分別為:正門是午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北門名玄武門。按照風水中的四象學中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其名字玄燁改稱「神武門」,其在形制上比午門低一個等級。它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
皇帝工作的外朝和皇帝生活的內廷構成紫禁城的兩大部份。乾清門是外朝和內廷間的分界線。外朝屬「陽」,內廷屬「陰」,皇帝的嬪妃及宮女們只能生活在內廷,陰陽平衡同樣在紫禁城得以體現。
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在中軸線上,並嚴格遵循對稱的原則,建築都坐北朝南,體現皇帝的至尊,核心是外朝的「三大殿」:奉天殿(清代改為太和殿)、華蓋殿(清代改為中和殿)、謹身殿(清代改為保和殿)。
三大殿佔據紫禁城中最主要的部份,其中最重要的是奉天殿(太和殿),它是紫禁城的主體建築和中心,坐落在「土」形的三台上。因為「土」在五行中居於中央。
奉天殿是皇帝登基、舉行大禮、結婚的所在,其長寬之比是9:5,有72根楠木柱子(72是9的倍數),三大殿共處的台基南北長232米,東西寬130米,比例約是是9:5,與天安門、午門一樣,亦體現皇帝身為「九五之尊」的威嚴。
從三大殿走過乾清門就進入內廷,內廷主要有中軸線上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明嘉靖年間建)、坤寧宮,它們兩邊是嬪妃住的東六宮和西六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宮六院」。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因為「乾、坤」指天、地,所以皇帝、皇后分別住在乾清宮、坤寧宮,他們周圍還有日精門、月華門,東西十二宮的設置則與天上的星星對應,以此暗示眾人都圍著皇帝轉。
此外,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
龍的圖案與顏色
紫禁城中龍的圖案非常多,殿堂、橋樑、服飾御用品等都以龍作為紋飾,大概有幾萬條。
目前世人看到的紫禁城的主要色調是朱色和黃色,黃色屬於五行中的「土」,居於中央,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力,因此紫禁城中的不少屋頂都使用黃瓦。
另根據五行相生相剋之理,火能生土,土多火晦,而火為赤色,因此紫禁城的門、窗、牆多用朱色,含有滋生、助長的意思,以示興旺發達。紫禁城還是目前世上留存的最大的木結構宮殿。
紫禁城設計時,自然也遵循了「左祖右社」的原則,即皇宮的左邊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廟,右邊是皇帝祭祀土地神、穀物神的祭祀壇。它們都在皇城中。
另外,在紫禁城裡有一座欽安殿,是明成祖朱棣供奉真武神的宮殿。該殿內所供真武神的規模與武當山金殿一樣,都是四位從神,兩者的造型、體形、神態、衣著等十分相似。內有三千多部經卷。神奇的是,紫禁城曾遭遇大大小小火災四五十次,而欽安殿則次次倖免於難,這應該是坐鎮此處的真武神威力顯現。
朱棣讓真武神與自己相伴,似乎不只體現在這一處。眾所周知,紫禁城北邊就是景山公園,也建於永樂時期。1978年,研究人員通過遙感衛星發回的照片發現,景山酷似一位老者的坐像。後來,研究者經過比對,認為景山坐像與武當山紫霄宮大殿的真武大帝坐像有不少共同點,而景山坐像位於皇宮之北,北方是玄武水神之位,玄武即真武。推崇、感激真武大帝的朱棣將景山設計成真武大帝的坐像,是十分合理的推斷。
不過,紫禁城落成後三個月,三大殿即遭到雷擊而起火。明成祖認為是來自上天的警告,起火當天就到太廟和社稷壇祭祀,祈求祖宗和上天護佑。
此後,紫禁城歷經明清兩朝皇帝多次修繕。其所蘊含的文化密碼讓今人在慨歎的同時,更切身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璀璨,而這正是明成祖這位具有遠大眼光的皇帝為後人留下的。@*
點閱【威德遐被的永樂大帝】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謝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