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造勢 當局要建超級央行?

人氣 3782

【大紀元2016年06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中共金融工作會議可能將提前到今年夏天召開,有消息說,高層將在會議上研究建立 「超級央行」。李克強近日在一次金融系統座談會上強調金融監管,尤其是跨市場、跨行業、跨機構的風險監管,被業界視為為「超級央行」造勢。

不久前6月20日的金融系統座談會上,李克強談到加強金融監管的問題,雖然沒有提到「超級央行」,但是突出強調「跨市場、跨行業、跨機構交叉感染風險的監測」。

第二天(6月21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年報》,其中提到「改善金融監管體制」,「彌補金融創新領域的監管真空」,「實現監管對金融領域風險的充分覆蓋」。業界解讀為可能意味著即將建立「超級央行」。

香港《經濟日報》6月23日引述知情人的話透露,內部關於建立「超級央行」討論,有的主張一步到位,有的建議循序漸進。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改組「一行三會」,有一種可能是央行升級,下設「金融管理局」,負責協調「三會」和外管局的工作。

據報,當局在2015年夏季股災和2016年開年股市匯市大跌之後,就做出決定,將對「一行三會」進行調整。

中共內部知情人和海外媒體都曾披露,過去一年來的幾次股災背後,都有江澤民利益集團攪局,去年股災被定性為「政治政變」,之後習近平當局開啟了大規模的金融反腐。

「超級央行」受關注  源於大陸金融混業經營風險大

近年來,關於是否建立「超級央行」,即新的跨市場、跨行業的超級監管機構,一直受到關注,主因是大陸金融市場的跨市場、跨行業、跨機構的混業經營金融產品,其風險很大。

《紐約時報》曾在2013年1月份發表文章探討了在中國的大背景下,金融混業經營的風險所在。

文章首先提到,雖然美國也有金融混業經營,但是中美之間存在本質區別——中國政府(中共)不可能建立一個獨立央行。政治體制決定中國不具備進行綜合性金融監管的條件。

另一個風險來源是多年來的所謂「產融結合」和地方「金融集團」,都屬於金融混業經營。前者是指央企利益集團進入金融領域;後者是指地方政府成立的眾多融資平台。

文章中說,「過去十幾年,經過國企整合重組,央企利益集團已經形成」,在控制產業領域的同時,也開始進入金融領域,導致央企成為功能齊全的 「獨立王國」,金融機構成為央企的提款機。比如中國石油收購崑崙銀行併進入保險、信託、租賃等多個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從1999年開始的大陸國有企業改革由江澤民主導, 1990年初創立的大陸股市也被稱為國有企業的融資工具,至少一半上市公司是國有企業。江派利益集團藉此掌控了大陸央企國企,將央企國企變成其斂財工具。

比如,江澤民家族把持電信行業、曾慶紅、周永康先後把持石油系統、江派李長春家族、劉雲山家族分別控制文化業和金融業,江派要員劉志軍曾長期把持鐵路系統等。

關於地方「金融集團」,來源於1980年代末期(江澤民執政初期)開始的中共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土地財政從廣義上來講,除了賣地收入,還包括地方政府設立融資平台、依靠土地抵押所進行的各類融資活動,即「土地金融」。

地方政府設立的融資平台通常是以「城建開發公司」等為名義,目的是以此獲得社會資金和銀行貸款。2008年上半年至2012年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從1.7萬億元增加到9.2萬億元。

但其風險是,如果最後出現違約,銀行的壞賬率將因此增加,另外還有很多這類貸款被做成各種理財產品出售給普通投資者,等於是普通投資者成了地方政府債務的債主,出現違約後遭受損失的也是由普通民眾承擔。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危機籠罩 中國人如何保住財富不縮水?
上海晉興老闆跑路 2千多人投資4億元未兌付
李克強主持神秘會議 金融監管或有大動作
大陸銀行獲准參與離岸匯市交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