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6月22日訊】(中央社台北22日電)農業轉型缺工急迫,業界期待農業外勞再放開。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說,導入自動化農機具運用的農業革新「非做不可」,研議由政府購買大型、昂貴農機具,以分享經濟模式提供共用。
台灣農業亟待轉型,不僅存在高齡化問題,也面臨嚴重缺工。農委會去年開放屠宰場進用外勞之後,酪農和果農也期待引進外勞。
曹啟鴻今晚接受中央社專訪時首度明確指出,面對農業缺工,他傾向用現代化機器來解決問題。他表示,曾看過雲林有農民自行開發出採蒜頭機,一台機器可抵80個人力,效率大增,「如果農機具的研發可以持續進展,何需引進外籍勞工從農」。
他並舉例,現在其實連「胡蘿蔔採收都可以用機器執行了,農民還坐在農機具裡吹冷氣」。
不過曹啟鴻感嘆國內近年來的農機具研發有所停頓。他說,「台灣這幾年沒研發好的農機具」,過去勞力型的農業已趕不上競爭,須做檢討,讓自動化農機導入台灣農業。
他也說,年輕人對勞力型農業卻步,要讓年輕人投入農業,一定要輔導「進攻型的農業」。他有意將已在推動中的農村再生計畫,導入整合跨鄉鎮青農成立合作社共同運作,並轉由農委會企劃處輔導青農發展有機等以品質為導向的農業。
他還說,研議由農委會購買大型、昂貴的農機具,或者提高補助金額,透過分享經濟模式共用,並由農機廠維修,讓農機業者多一份收入,可帶動機具產業發展,農民組織維修時也可省錢又省工。
農委會幕僚補充,目前正著手推動自動化及機械化的省工經營模式,考量項目包含菇類包裝、蔬菜播種、葉菜類及根莖類收穫及果樹選別機具的研製、開發與引進改良應用、畜禽舍與廢棄物自動化管理及循環利用等。
曹啟鴻也說,將對農產品進行盤點,針對有競爭力的品項,導入自動化農機具的運用,革新農業「非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