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報導)如果有一家德國公司體現了德國在數字時代的工業野心,那就是機器人製造商庫卡。作為工廠自動化的全球領袖,它幫助建造美國最新F-35隱形戰鬥機的機身。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這是為什麼中國美的集團收購庫卡是如此重要的一個分水嶺——不僅僅是對德國而言,而且是對美國和整個西方工業國家。
庫卡是中國公司瞄準的一系列德國先進製造商的最新一家。中國的收購狂潮今年加快,達到一週一個。令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德國政府耿耿於懷的不僅僅是尖端技術的流失,還有中共拒絕回報。
默克爾失去耐心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默克爾暗示,她對於中共的精明已經失去耐心。中共在德國敞開的市場盡情收購高科技企業,運用這些技術在中國市場盈利,甚至在全世界跟德國公司競爭,包括在德國本土,但是中共卻對外國投資緊閉大門。
在本月訪問北京的時候,默克爾呼籲中共當局賦予外國公司跟國內公司同樣的權利。「沒有人想要看到歐盟和中國之間擴大貿易戰爭。」
然而這種風險一天天在增加。
隨著中共重建服務型經濟和「智慧型製造業」,它在搶購西方技術和品牌。它向國家統籌的收購行動中投入數萬億美元,以圖成為現代製造業強國。
中小型德國工程公司是德國經濟的支柱,尤其吸引北京。中共如此迷戀德國的工業現代化計劃,以至於它把柏林的「工業4.0」概念整個拷貝到自己的數字化轉型藍圖當中。
中共外國投資開放度排名墊底
但是中共卻沒有投桃報李。根據經合組織對各國外國投資開放度的排名,中共排在最後,遠遠落後於其他新興經濟體,包括印度。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中共在排擠外國技術供應商,限制外國媒體,嚴格限制外國公司進入金融和電信市場。國防工業完全對外關閉,交通領域基本上不予開放。
不出意外,隨著中國對外投資飆升,歐盟和美國對中國的投資卻在萎縮。
猖獗的智慧財產權盜竊也抑制了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的興趣。
中國歐盟商會最近的一份報告抱怨中國的「企業環境越來越不友好,競爭環境永遠偏袒國內企業」。
中國和西方之間這種不平衡的投資顯然是不可持續的。中共意識到這一點,但是迄今未能履行開放市場的承諾。
同時,德國和其他西方政府越來越認識到,讓中國公司吞併本國企業可能不符合國家利益。
隨著民粹主義政治在整個西方崛起,反對中共的保護主義浪潮在湧動。歐洲工人抗議中國廉價鋼鐵進口凸顯了公眾情緒的變化。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