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青峨永秀,忠義巴蜀

人氣 116

【大紀元2016年06月20日訊】巴蜀源於先秦時期存在的巴國與蜀國,現以「巴蜀」泛指四川(含今重慶)。相傳巴國,發源於鄂西,後發展到四川東部等地區的一個部落聯盟國家,後照(伏羲的曾孫)是巴人的始祖。西周時期巴人在周武王伐紂時有功,被封為子國。因首領為巴子,而稱巴子國,簡稱巴國。據記載蜀國,又稱古蜀國,從岷江上遊興起,周武王伐商紂的牧野之戰時,蜀人曾經相助。公元前316年,巴國和古蜀國均被秦國所統一,從此巴蜀便融入華夏正宗,「巴蜀」一詞被沿用至今。

在秦國一統巴蜀不久,公元前256年,秦昭王命李冰為蜀郡守。在任期間李冰主持設計並修建了成都北部的都江堰。《史記•河渠書》記載:「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利用溉浸,百姓饗其利」。可見都江堰能洩岷江洪水且用之於灌溉,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並保持了兩千多年的繁榮興盛奠定了堅實基礎。

道家的「道法自然」與「天人合一」的理念在都江堰設計修築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都江堰除了巧奪天工的佈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勢利導、因時制宜」的治水思想,保持了「歲必一修」的管理制度,堅持了「遇難彎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則,以及實施了「砌魚嘴立湃缺,深淘灘、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洩洪的治堰準則。

都江堰及其治水理論是中華神傳文化在水利工程上的偉大傑作,它在兩千多年前獨到而精辟治水理論得到了當今世界頂尖水利學專家們的一致讚許。為紀念李冰父子的治水奇功,後人在都江堰建有二王廟,以作世代祭祀供奉之用。

距離都江堰西南十幾公里便是青城山。青城山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原名為「清城山」,因「清都、紫薇、天帝所居」而得名「清城」,唐玄宗在詔書中因筆誤將「清城」寫成了「青城」,遂改稱青城山。相傳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並在此羽化成仙。此後青城山便成為天師道的祖庭,尋跡仙蹤者絡繹不絕。

在四川與青城山齊名的當屬峨嵋山,峨嵋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詩經》有云:「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因山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豔」故名峨嵋,峨嵋素有「天下秀」之美譽。據記載東漢明帝永平六年,有蒲公者,採藥於雲窩,見一鹿欹跡如蓮花,異之,追之絕頂無蹤」。其後方知為普賢菩薩現像,於是峨眉山就成了普賢菩薩的道場。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普賢菩薩把道場選擇在巴蜀之地,可見這是對巴蜀眾生的垂青,同時也對巴蜀眾生寄予了重德守正的期望。普賢菩薩還多次提及釋迦之後,彌勒再生,轉法輪之事,或許這正是菩薩為點化當今世人的良苦用心。

離峨嵋不遠便是樂山大佛,據記載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是一尊彌勒佛,佛經曾說彌勒出世就會「天下太平」,佛經還稱最後能拯救十方世界眾生的轉輪聖王,將以彌勒佛身份出現在東土之地,故中國人一直都對彌勒佛十分敬仰,盼望其早日來東土救度眾生。

巴蜀一個永遠都同神佛密不可分的土地,他能同時擁有佛道兩家之聖地,足見上天對巴蜀眾生的垂青。在兩千多年的歲月中,巴蜀兒女並沒辜負上天的期望,每當中華民族的危難關頭,巴蜀兒女永遠都是放棄自我,敢為人先,其大忠大義之舉日月可鑑。

東漢末年劉備為興復漢室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終在成都稱帝,史稱蜀漢。後雖蜀漢歸晉,但巴蜀兒女為興復大漢做出自己應盡的本分,這本分是對漢朝忠義的深刻詮釋。其實整個神傳三國文化又何嘗不是對「忠義」二字的生動詮釋呢?

到了唐代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曾入蜀避難。之後又有多位唐朝國君入蜀避亂,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亂,唐僖宗避黃巢之亂。兩宋時期四川因安定和經濟發達一度成為宋朝抵抗金、蒙兩國的大後方。公元1259年,蒙哥大汗親率領4萬大軍攻取釣魚城,宋合州知州王堅拒絕招降頑強抗擊,蒙哥更被釣魚城上火炮擊傷,後逝於溫泉寺,蒙古軍因此撤退。直至1279年南宋正式滅亡,釣魚城才結束了它數十年的抵抗歷史。至明末巴蜀又出女將秦良玉,她抗擊清軍,平定叛亂,戰功顯赫,被南明追諡為「忠貞侯」,清朝人將其列為《明史‧秦良玉傳》,此等殊榮曠絕古今。

1911年6月四川保路運動直接推動了中華歷史的巨大變革。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為堅持長期抗戰,於1937年11月19日發佈《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把重慶定為戰時陪都。陪都重慶在抗戰中經常遭遇日本的大轟炸,但重慶並沒有屈服,巴蜀之地已是民族存亡的焦點。

在八年抗日戰爭中,巴蜀變成了全中華民族的大後方,戰時大部份稅收與物資供給均來自於此。據統計當時四川負擔了國家財政總支出的30%以上,糧食等物質供給也佔全國總數的30%以上。在民間盧作孚的民生輪船公司為保存僅有的一點中國重工業基礎,為搶救抗戰物資,其公司的許多川籍船工與縴夫用血汗和生命,構築了永遠炸不垮的川江航線。

據國民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的《八年抗日之經過》一書記載:抗戰8年中,四川提供了近300萬人的兵源充實前線部隊,佔全國同期實征壯丁1405萬餘人的五分之—以上。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的五分之—,共計64萬餘人,位居全中國抗戰傷亡人數之冠!在整個八年抗戰中,隨處可以看到川軍將士義無反顧,共赴國難的身影。李宗仁將軍曾極感慨地說:「如無滕縣之固守,焉有台兒莊之大捷!川軍以寡敵眾,寫成川軍史上最光輝的一頁!」……「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

反觀紅潮中共,因一黨私利,隨意篡改抗戰歷史,故意以電視劇醜化國軍與川軍抗戰歷史,這讓九泉之下的數百萬鐵血忠魂永不瞑目,中共之邪惡可見一斑。人善人欺天不欺,國軍與川軍的鐵血忠魂必將被上天安排的歷史永遠銘記,中共邪黨定將遺臭萬年。從古至今,每當國家民族危亡之際,巴蜀兒女都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對國家民族的大忠大義之責,故「忠義」二字,巴蜀受之無愧!

巴蜀不僅有鐵血忠魂的將士,還有眾多享譽中華神傳文明的文人墨客。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其辭賦有濃厚的黃老玄學思想,班固對其評價是「文章西漢兩司馬」,可見在西漢司馬相如能與司馬遷齊名。

唐代詩人陳子昂,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他的《登幽州台歌》一直被後人傳頌至今。唐代詩人李白,字太白,其詩歌有強烈的仙風道骨,出神入化,變幻莫測,故稱為詩仙。李白的作品想像豐富,意境獨到,神韻洋溢,詩句行雲流水,渾然天成。「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等眾多詩句已為傳神絕句,神韻無窮。

北宋的蘇洵及其兒子蘇軾與蘇轍,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三蘇與歐陽修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可見三蘇對中華文壇的巨大影響力。尤其蘇軾在詩、詞、散文等方面均有極高的造詣,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神韻外露,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風格豪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已為千古絕唱,神韻悠然,意境至美。

繼李白、三蘇之後,巴蜀之地人才輩出,其中被譽為大明第一博學才子的楊慎,他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被傳頌至今,其間流露出的一種對人生大徹大悟之感嘆震撼世人,韻味悠長。這就是神傳文化獨具的神韻,這神韻婉轉曲折,振聾發聵且啟迪人心。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歷史是一條正義不息的長河,你我都是歷史長河中的浪花,歲月能抹去歷史的創傷,卻抹不去歷史的正氣。神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重德乃神傳文化之精要,重德乃中華文化獨具神韻之根本。一切符合道德正義的行為均會得到支持,正可謂:得道者多助。

今天中華民族又到了存亡關頭,中華神傳文化被破壞殆盡,中華民族被連根拔起,很多炎黃子孫不信神佛信馬列。無根的中華兒女與毫無道德約束的紅潮新人正以利益和現實至上,相互殘害,易毒相食,神州大地險象環生,危在旦夕,巴蜀之地也頻遭魔變。在危難時刻,普賢菩薩關於轉輪聖王的點化不絕於耳,東西方的諸多預言,如《聖經‧啟示錄》、《梅花詩》、《五公經》以及《太上洞淵神咒經》等都點出了轉輪聖王何時降臨人間。

據佛經所言,轉輪聖王是拯救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的唯一希望,優曇婆羅花開之際即轉輪聖王降臨之時。現優曇婆羅花已重現人間,很多事實證明轉輪聖王已現身東土,他的超常法理與神蹟福澤中華,無數東土眾生受其感化而道德回升。

但紅魔為阻止眾生得救,它正傾盡一切對轉輪聖王及其弟子進行大肆詆毀和極端邪惡的迫害。無數眾生被紅魔欺騙,面對轉輪聖王及其弟子為眾生受難,作為忠義為先的巴蜀兒女,他們正利用各自的方式解體紅魔,襄助正義。重慶老伯韓良公開勸人三退,成都老伯黃澤榮公開討伐紅魔,無數巴蜀大法弟子不懼紅魔虐殺,仍救同胞於危難,這正義無私之舉必使青峨二山永秀,忠義巴蜀長存!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任不寐:巴蜀-特大洪災還是特大人禍
世界第8大奇跡 三星堆7大千古之謎待解
巴蜀文化精品展一覽三星堆遺址蜀繡蜀錦之美
巴蜀文明的浩劫:四川震區文物之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